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非公企业党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的融合路径探析

作者

郝世华

伊金霍洛旗委社会工作部综合保障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200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非公企业对技术创新和就业吸纳起到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管理矛盾也逐渐突显出来,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效能,从而影响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党建工作凭借自身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可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动能。所以,对非公企业党建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提升路径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一、党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逻辑

(一)价值导向融合

党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价值取向融合,实质上就是把党的理想信念和组织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在一起,建设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价值体系。在此过程中党的宗旨和组织使命相融合,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不囿于传统事务性操作,而提升至战略层面进行价值塑造。通过深度融合价值导向,把组织成员个人价值追求导向集体价值的实现轨道,从而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认知和行为准则 。这一整合既给组织成员以明确的价值坐标,又给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以精神内核,让价值引领渗透到人才选拔、培育、激励与其他各环节,共同促进组织成员在一个统一价值框架内协同工作,从而为组织长期发展提供稳固的价值支持。

(二)组织机制融合

党的组织架构和制度规范,通过把党的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思想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决策中,给人力资源管理以科学的组织范式和运作规则、实施和监督机制,建立责权明确,协调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这一整合突破了人力资源管理传统部门化和碎片化的限制,使组织资源统筹调配,协同联动。在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上,在绩效考核和晋升发展上,以党建为统领,整合组织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以提高组织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三)文化动力融合

将党的红色文化、奋斗精神和组织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塑造出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组织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是在党的先进思想指导下,在组织成员精神需求引导下,经过文化浸润和价值传递而激发出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党的文化理念在文化动力的整合过程中内化为组织成员自觉的行动指南,从而形成了积极的组织风气和行为规范。如此,不断注入文化动力,不仅能提升组织成员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能促使他们把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组织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二、非公企业党建引领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升的融合路径

(一)构建党建嵌入人才选拔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流程

在我国非公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变革的大环境中,党建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组织效能提升的重点着力点。因此,建构党建嵌入人才选拔机制,需要打破传统单一专业能力评估模式,建构系统化、多维度人才遴选体系。企业可搭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人才战略决策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人才选拔指导思想,构建一个包含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多个方面的政治素质评价指标数据库[2]。

招聘环节,通过联合高校和行业协会党组织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和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公司的内部晋升路径上,执行“双培养”项目,旨在将业务核心人员培训为党员,也将党员培训为业务关键人员。同时,以数字化管理系统为支撑,构建包括人才政治档案、业绩档案、群众评价档案等在内的人才动态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人才进行准确画像,保证关键岗位人员不仅专业素养扎实,而且政治觉悟高,促进人力资源配置由经验驱动转向以政治引领和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格局。

(二)建立党员带头技能培训体系,提升员工专业能力水平

员工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是企业维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保证,而党员带头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党建为统领,打造全周期学习生态。企业党组织要协调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与行业龙头企业党组织和科研院所党支部共同研发出贴近企业现实需要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涉及新技术的应用、行业标准的解读、职业素养的提高。在执行层面上,组织了以党员技术标兵和劳动模范为中心的内训师团队,并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项目攻坚”的混合教学策略,进行了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等实践性教学活动。

同时,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强国企业号、党建云课堂等载体,推送政治理论学习资料和专业技能微课视频,满足员工碎片化学习需求。实施党员与群众之间的“结对共学”策略,每季度进行技能达标的考核,并对表现出色的学习团队给予优先参与项目的机会、培训资源倾斜和其他奖励形成了党员示范带动,全员共进技能提升的局面。

(三)创设党建引领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员工激励评价标准

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党建引领下的考核制度创新需构建价值导向鲜明的评价体系。企业可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人才发展的重要论述转化为具体考核指标,在传统 KPI 基础上,增设党建责任落实、群众服务成效、急难险重任务完成情况等特色指标,形成 "70% 业务指标 +30% 党建指标 " 的考核权重分配机制。随后,建立党组织主导的考核评价委员会,采用360 度评估、关键事件法等多种考核方法,结合日常表现、项目成果、民主评议等多维度数据,确保考核结果全面客观 [3]。

创新考核结果的应用方法,并设立“党员先锋岗补贴”和“攻坚克难特别奖励”等激励措施,以优先支持表现出色的党员和团队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进一步培训等方面;对于评估需要提升的,党组织书记要带领帮扶小组制定个性化提升方案、政治理论补课、业务技能强化训练等。同时,建立评价结果反馈及改进机制,采取定期举办评价分析会,搜集员工意见、建议等方式,对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进行动态优化,使绩效考核不断完善、迭代升级。

(四)打造党群共建职业发展通道,规划员工成长晋升路径

非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发展过程中,党群共建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设是实现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关键。通过构建系统化党群联合评估机制、融合党组织思想引领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专业管理双重优势等措施,编制涵盖全员职业发展规划。企业可以依靠党组织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岗位胜任力模型准确识别出员工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不足,从而为员工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成长路线图。

同时,建立党群共建的培训平台,将党的理论学习、职业技能提升融为一体,并邀请党员业务骨干和外部专家合作,开发覆盖管理能力、专业技术、创新思维的课程体系。再者,建立党员先锋岗和技能标兵岗特色岗位,将岗位晋升和党员示范作用的发挥联系起来,职业发展通道上建立红色积分考核项,从政治素养、团队协作、攻坚克难三个维度,对职工的业绩进行量化评价,指导职工通过参加党建活动和业务工作来累积晋升资本,形成“党建引领 + 职业发展”的双向驱动模式,实现员工职业价值与企业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

结语

在经济发展新格局中,将非公企业党建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的提升中,开拓出一条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这一整合打破了传统管理限制,在价值导向主导下,在组织机制支持下,在文化动力推动下,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再造。通过不断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和职业发展体系等方式,将党建优势内化为企业发展的优势,从而为非公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和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吴胜 .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及策略探讨 [J]. 中外企业文化 ,2022,(06):151-153.

[2] 王鹏. 新时代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力提升研究 [D]. 山东大学,2022.

[3] 范雅康 . 新时代非公企业与党建工作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 [D]. 中共中央党校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