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程玉梅
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富康小学 056700
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不断演进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已成为推动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引擎。小学科学作为一门集知识性、探究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科学知识,更致力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然而,现实中小学科学教学仍面临诸多困境,如教学内容抽象、实验条件受限、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育人价值的实现。信息技术的引入,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通过整合云课堂、交互式白板、微课等多元数字资源,科学教学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情境再现与互动增强,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策略,不仅是推动教学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更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促进科学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1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适切融合原则。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当与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在教学环节当中简单叠加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堂上使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相应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而后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难以通过常规教学方法展示的抽象概念、微观现象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教师还需要精准把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介入时机,既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导致学生缺失对学习内容的直观认识,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在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方面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
2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使用智能教学系统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
过去,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主要围绕教材提供的资源展开,拓展性的资源较少。在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支持下,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挖掘和使用多样的网络教学素材,基于这些素材开展跨学科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拓展性实验素材。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的教学资源库获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的实验素材,满足不同教学环节和不同学生的需要。比如在开展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相关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智能教学系统中的动画演示资源,通过动画向学生展示地球在太阳系中的运动轨迹,并讲解由此产生的昼夜交替与四季变化现象,不仅可以增强科学实验的趣味性,还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2.2 创设科学课堂情境,实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融合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候,出现了许多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虚拟现实系统之类的,这些新工具凭借直观,形象化的表现形式去讲解复杂概念,让课堂互动变得有趣起来,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教育实践里,创建起科学理论同现实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会明显加深学生对于学科知识的领悟程度,这样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既能唤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推动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成长,而且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着长远的引导作用。教学效果的提升涵盖很多层面,《生活中的压力容器》这门课来说,教师要准确讲解科学原理,还要联系实际例子来阐述,在课堂里,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抽象的概念,从而达成教学目的。在教学导入的时候,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表现出高压锅,液化气罐这类典型的压力容器,促使学生仔细研究这些设备的功能特点和潜藏的安全危险,凭借图像表现和动画播放,学生可以更为直观地领会此类设备的应用情形以及它或许会引发的安全隐患。从压力容器应用价值出发,学生有着较强的意愿去合作参与科研实践,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搭建压力容器内部结构以及运行机制的仿真平台,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及综合能力。
2.3 应用微课翻转教学,优化课堂时间分配
微课是近些年受到广泛关注的教学形式,它能够以非常简短的时间阐述清楚一个知识点,可以大大缓解教师在课堂上的压力,进而给其他的教学内容释放更多的空间,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师应当把微课作为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堂上实行精准投放,从而实现利用微课优化课堂时间分配的目的。微课内容的制作需要聚焦于单一的知识点,语言内容要精练,逻辑要清晰,时间控制在 3~5 分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不会占用课堂当中大量的时间。在播放微课之前,教师应当给学生设置明确的观看任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观看的状态,从而提高微课学习的效率。当微课呈现关键的知识点,或者给学生展示非常复杂的科学原理时,教师应当按下暂停键,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微课教学的效果。微课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针对微课学习中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点,或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对微课内容进行补充解释,及时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使微课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助手。
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丰富了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更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新型教育生态,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跨学科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未来应继续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学资源,创新课程设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促进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管爱民 , 黄婷 .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融合路径探析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30):79-80.
[2] 潘德亮 . 刍议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机融合 [J]. 中国新通信 ,2024,26(16):47-49+52.
[3] 孙博 , 李小庆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模式探索 [J]. 中小学电教 ( 教学 ),2025,(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