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链接,让阅读教学更有效

作者

周燕琴

萧山区瓜沥镇大园小学

摘要:统编本教材的 “阅读链接”“资料袋” 数量增多,如何有效利用成为关键。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分析其教学缺位问题,提出把握类型、运用适时、得法、多维度、延伸四种策略,挖掘内在价值,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链接;资料袋;适时;得法;多维度;延伸

新老教材均设有 “阅读链接”“资料袋” 栏目,旨在拓展学生阅读,丰富积累。统编本新教材中,四年级此类资源大幅增加,凸显其重要性。然而,现实教学中这一板块常被忽视,亟待改进。

一、审视,“阅读链接”“资料袋” 教学的缺位

1.定位不明,有意忽视

“阅读链接”“资料袋” 缺乏明确的能力与素养提升要求,阅读指向模糊,常被视为孤立文本单元,遭教师有意忽视。

2.操作刻板,较为机械

部分教师仅将其作为补充内容,操作机械,呈现时机与引导策略单一,削弱学生阅读兴趣与资料作用。

3.过于局限,止于个体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阅读链接”“资料袋” 应发挥桥梁作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但实际教学中,其使用局限,未充分发挥 “链接” 功能。

鉴于此,需充分挖掘教材 “链接” 和 “袋” 的价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以下以统编本四年级课文教学为例,阐述教学实践。

二、把握,“阅读链接”“资料袋” 的类型分析

统编本四年级新教材编排 14 处 “阅读链接”“资料袋”,可大致分为五类:

1.比较性阅读资源:多为课后思考题部分,与课文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相同题材,对比不同写法与表达,获取方法启示。

2.延伸性阅读资源:链接与课文情感相关作品,激发学生情感碰撞,营造相似情感氛围。

3.实践性阅读资源:促使学生迁移运用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与语文实践活动及生活相连。

4.习作性阅读资源:将读与写结合,作为习作范例,与单元习作主题关联。

5.资料性阅读资源:以 “资料袋” 为主,内容简单,起补充说明作用。

通过对四年级教材相关内容列表梳理,可清晰把握不同类型资源所在位置及内容。“阅读链接” 与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紧密相关,其实践应基于单元主题、语文要素及教学需求,发挥不同性质链接的作用。

三、实践:“阅读链接”“资料袋” 的教学策略

(一)适时,“阅读资源” 的基础

适时出示阅读链接,与文本整合,发挥其作用。

1.适时引入,荡起涟漪

(1)引在兴趣点:教学《绿》前,出示《西湖漫笔》,唤起学生对 “绿” 的感知,激发阅读期待。

(2)引在疑惑点:教学《猫》《母鸡》前,出示老舍介绍资料袋,引发学生对同一作家不同作品表达异同的思考。

2.适时补充,填补空白

(1)解惑的关键匙:教学《琥珀》时,学生对太阳描写存疑,适时出示《琥珀物语》,帮助学生理解高温是琥珀形成的重要条件及推测依据。

(2)教学的扩容点:针对老舍资料袋信息简短,补充其 “京腔” 特点介绍,助力学生理解《母鸡》语言风格。

3.适时拓展,拓宽视野

以四下第七单元为例,学习相关人物事迹后,链接钱学森等人物事迹,加强单元整合,引导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深化单元主题学习。

(二)得法,“阅读资源” 的关键

通过与文本比较阅读,体会语言形式、写作角度异同,提升阅读与写作能力。

1.对比阅读,习得表达方法

(1)比较多样化、多角度:比较《牛和鹅》与《牛的写意》,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作家对牛的不同描写角度与表达方式。

(2)比较多元化:对比《白鹅》与《白公鹅》,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家表达相同情感的不同风格,领悟作文应具真情实感与特色。

2.以读促写,习得写作方法

统编本四下《猫》课后链接不同作家写猫的内容,引导学生比较表达差异,拓展写作思路,并结合阅读心得进行小练笔。《燕子窝》作为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关注日 记格式与写作方法。

3.由文引路,习得习惯方法

教学《爬山虎的脚》后,链接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养成多观察、多积累,用多种形式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三)多维度,“阅读资源” 的演绎

“阅读链接”“资料袋” 可与语文实践活动、生活实际衔接。

1.链接语文实践活动

以《西门豹治邺》为例,利用阅读链接,将学生听说读写结合训练,通过改编剧本、分角色演绎,感受人物智慧与不同文体特点,提升语文素养。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

《蟋蟀的住宅》后,出示观察日记,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连续观察策略,走进生活记录变化,为写作积累素材。

(四)延伸,“阅读链接” 的活力

“阅读链接”“资料袋” 是文本延伸,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阅读范围。

1.延在兴趣,从一篇走向一本

教学《绿》后,引导学生阅读《西湖漫笔》整本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与阅读兴趣。

2.拓展阅读,从一篇走向一类

《梅兰芳蓄须》后,出示《难忘的一课》,深化爱国情感主题。《黄继光》课后链接钱学森故事,课外引导学生搜集同类人物,交流讨论,拓展阅读视野。

3.专题研究,从课文走向课程

《爬山虎的脚》课后,引导学生比较观察日记记录形式,选择动植物观察记录,展示汇报,有能力者撰写研究报告,提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阅读链接”“资料袋” 虽小,但内涵丰富。本文以四年级教材为研究对象,其策略对高段年级同样适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探索有效指导方法,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写作水平,助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玲.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链接”板块的有效利用策略研究.新课程导学.[J]2024.11

[2]姜晓华.例谈“统编版”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板块教学创新.新课程研究.[J]20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