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究
张珂
许昌市魏都区实验学校 461000
引言:
近年来,教育领域不断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多注重语言的传递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然而,思维品质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英语故事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合理运用英语故事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合作性思维。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实践的探讨,分析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期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英语故事教学在中小学阶段的应用现状
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学习以听说为主,故事教学能够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英语水平。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即通过朗读、背诵和翻译来进行英语故事的教学,缺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英语故事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教学资源,其潜在的思维品质培养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缺乏对故事教学的深度挖掘,许多教师忽视了通过故事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的机会,也未能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创造性和合作性思维的训练。因此,如何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目前教学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教师需要加强故事教学中的思维引导和问题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培养更深层次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二、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思维品质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它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性思维等方面。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分析、评价信息,并作出合理判断;创造性思维则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合作性思维强调学生在集体讨论和合作中形成团队意识,提升集体智慧。这些思维品质不仅对学生的学术成就有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影响其在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尤其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更能帮助他们形成开放、灵活的思维方式,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增强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语,提升其综合语言能力,激发其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帮助学生在全球化社会中脱颖而出,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面对未来的挑战,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全球公民。
三、英语故事教学与思维品质的结合
英语故事教学本身具备丰富的情节和多元化的角色,它能够在提供语言输入的同时,也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提供了独特的场景和资源。首先,批判性思维在英语故事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和评估,探讨角色的行为动机,评判故事中的决策是否合理,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讲解《The Three Little Pigs》(三只小猪)这一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灰狼总是能吹倒两只小猪的房子,但无法吹倒第三只小猪的房子?这一情节的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还能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思考和批判。其次,创造性思维在英语故事教学中的培养也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改编,设想如果故事中的角色采取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修改《Cinderella》(灰姑娘)故事中的情节,设想如果灰姑娘没有放下玻璃鞋,故事会如何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合作性思维的培养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讲述故事中的一个角色,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角色的动机、行为及其影响,并共同完成故事的改编或延续。通过这种合作式学习,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并在集体智慧的激荡中形成更全面的思维方式。
四、在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故事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故事时,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某个角色做得对吗?”或者“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主角,你会怎么做?”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观点,并学会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从而提升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意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编写一个与故事情节相关的续集或变奏,或者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和呈现故事内容。最后,在促进合作性思维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交换意见,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在这种合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团队意识,还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与协作,提升其综合思维能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英语故事教学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英语故事教学,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如何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利用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故事教学将继续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独特优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小淇 .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现状和策略研究——以英语课堂为例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43):33-36.
[2] 周序 , 高睿婧 , 邱晓琴 . 关注“主题”“意义”能够促进深度学习吗?——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反思 [J]. 教育学术月刊 ,2024,(12):79-84.DOI:10.16477/j.cnki.issn1674-2311.2024.12.003.
[3] 孙 楠 楠 . 中 小 学 英 语 教 学 的 数 字 化 转 型 路 径 [J]. 学园 ,2024,17(35):71-73.
本文系 2024 年度许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YL2024G11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