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戏曲教学方式是否适应校园教学发展
姚瑶
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校 518100
摘要:京剧,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丰厚文化底蕴。自京剧纳入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中,《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而在“戏曲进校园”活动实施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课程开设,走进音乐课堂,让戏曲课堂化、常态化。戏曲走进音乐课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更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那么传统戏曲教学方式是否适应校园教学发展呢?
关键词:京剧;传承;音乐课堂;
自戏曲进校园以来,京剧无疑是首榜。但传统的京剧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上否适合?传统的京剧教学模式。多数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师傅怎么说,徒弟怎么做,在教育方式上,缺少一定的科学论证。戏曲进校园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加大国粹知识的普及。同时能挖掘出更好的传承人为目的。那么首先,培养孩子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一上来很系统的按学院派的教学方式, 孩子们是否能接受?在戏曲进校园的课程上。有必要做一定的创新改革,通过有效的课堂教育影响学生,扩大音乐教育的育人范畴。戏曲课堂教什么?怎么教?结合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校的戏曲进课堂教学现实状况浅谈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京剧进课堂的教材选定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增加了有关京剧教学的内容”,并确定了10多首经典唱段作为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戏曲进校园的课程当中,教材的选定要具有审美性、德育性和实践性。
(1)审美性
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音乐课的首要价值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京剧极具综合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能够很好的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在戏曲课堂上给学生挑一些简单易懂的经典作品,在学唱其他唱段时能自然而然的融会贯通,能更好的体会到旋律中的美和情感,进而被吸引,因此欣赏和学唱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和提高音乐修养,并充分的了解了京剧唱段中的板式和节奏,体验京剧的美。
(2)德育性
小学生正是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而教育的宗旨是育人的思想,京剧的剧目都是由故事演变而来,而京剧的曲目多数传达的都是仁义礼智孝[2]。所以得在选择教材时应该选择以爱国主意思想为指导,内容充满正能量,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作品。在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校的戏剧课堂上,教师多选择一些英雄人物,如:沙家浜《智斗》中的阿庆嫂,智取威虎山《甘洒热血写春秋》中的杨子荣等,让孩子们通过学唱唱段了解剧情,学习戏中的英雄人物,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思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所以形式丰富、内涵独特的传统音乐教育在对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道德情操的陶冶等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
(3)实践性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而京剧教学的改革是强化实践性的重要意义。京剧课堂教学是实践性的教学,要把实践还给课堂,戏曲教学中孩子们除了要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实践,鼓励孩子们大胆的创编表演,鼓励孩子们多参加艺术类活动,才活动中孩子们除了能提高技能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孩子们的表演欲,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所以实践能有效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二、京剧进课堂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2011年颁发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加大国粹知识的普及,让孩子们在成长当中了解自己国家的艺术形态,掌握自己祖国的人文背景,同时挖掘出更好的传承人为目的,所以京剧进课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对京剧的学习从而热爱自己国家的民族艺术,提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文背景,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才是京剧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2]
三、京剧进景课堂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京剧教学模式都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受教,老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缺乏对教学深层次的思考。而新时代的课堂讲究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以深圳市宝安区黄麻布学生上的戏曲课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为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结合了《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学法,在戏曲课堂上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戏曲教学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把亲身实践的体验总结如下:
(一)情境导入
传统的戏曲教学方式单一,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学,一上来便教师便带领孩子们直奔主题——学唱,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很多孩子一开始就出现了心理排斥的现象,完全提不起半点兴趣,学习效果也是惨目忍睹。针对这一现在,我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基础,设计一些吸引孩子的情境,如:课堂一开始教师穿上凤冠霞帔展示一小段京歌《梨花颂》,梨花颂是一首非常美的京歌,加上教师身上的凤冠霞帔,一下子就引起了共鸣,吸引了全班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们全身心的感受着京歌的美,从而让孩子们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以生为本、寓教于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力容易分散,而单一的传统戏曲教学方式枯燥无味确大大推动了小学生精力的分散,现在的课堂讲究的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设计了不同的音乐游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口传心授,教法创新
传统的戏曲教学采用的是口传心授的方法,但是通过实践发现传统的口传心授教法会出现学生难掌握,音调不准的现象,尤其在一字多音上尤为突出。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把口传心授的方式加以创新,研发了适合孩子们易懂的四声调图谱学唱方法,让学生通过看、做和唱,跟着教师一起学习唱段,实践发现这种创新不但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了学习技巧,更快速度的掌握好唱段。
(四)体验式教学
传统的戏曲是采用说教的方式,而现在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整个课堂上要以生为主体,学生要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在京剧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区分传统戏和现代戏,教师用到了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如:从服饰、道具上:左右两边分别摆放传统戏和现代戏的服装道具和头面,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孩子们能一幕了然,并请了学生上台分别穿上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服装、道具、头面,让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来区分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的不同之处。
结论
“京剧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能切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美,体验中华民族国粹艺术的魅力,接受传统京剧文化的熏陶,从而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让学生从小养成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认同,才能将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郭声建.艺术教育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