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单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范梅兰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华口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旨在打通教学、学习与评价的壁垒,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提升课堂实效,“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以学习单为载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当堂达标,形成“学中教、教中评、评促学”的良性循环,为实现精准教学提供有效路径。
一、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的概述
“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模式,“541”是谐音“我需要”,表达学生对自主学习、完成任务、提高能力、不断进步的渴望;课堂时间的科学分配:一堂40 分钟的课按5:4:1 比例分为三段——20 分钟讲授新知,通过任务驱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完成认知建构;15 分钟自主练习或探究,巩固与深化所学;5 分钟成果测评,及时反馈学习效果;“541”也是能力目标:力争每班 50% 学生达到 A 级、 40% 达到 B 级,C 级不超过 10%‰ 。其“三段六步”流程包括预习、探究、讨论、练习、延伸、测评,形成讲授—探究—测评的螺旋式课堂结构,促进教、学、评一体化发展。
二、基于学习单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以“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为例
(一)优化学习单设计
优化学习单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的关键环节。学习单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单,也是教师开展精准教学的重要依据,优化学习单需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分层递进原则、评价反馈原则,目标导向要求学习单的内容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分层递进原则要求任务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又能引导他们逐步提升;评价反馈原则强调在学习单中嵌入即时检测与自我反思环节,使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通过优化设计,学习单能够将课堂的“教、学、评”有效串联起来,促进学生在认知、能力与情感态度上的综合发展,形成由任务驱动、过程参与到成果检验的完整学习链条 [1]。以“541 ⋅ 三段六步”课堂模式为例,优化学习单设计能充分体现其课堂结构优势;在第一阶段20 分钟讲授新知时,学习单明确列出核心知识点,配以导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有的放矢;第二阶段15 分钟自主练习或探究,学习单中安排分层练习任务,如基础题巩固概念,拓展题培养思维,探究题激发创新;第三阶段 5 分钟成果测评,学习单最后设置即时检测题,并附上自评与互评提示,帮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明确课堂学习目标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保障课堂高效运转的重要策略,学习目标的设定应遵循“具体化、可测量、可达成”的原则,并与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在“教”环节,明确目标有助于教师在内容选择、方法安排上做到聚焦;在“学”环节,清晰的目标能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方向,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始终围绕核心任务展开;在“评”环节,目标则成为评价标准的直接依据,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基于学习单的课堂中,将学习目标前置并清晰呈现于学习单的显著位置,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使教师能够根据目标落实分层教学,实现课堂中教学行为与学习活动的精准衔接,从而形成闭环的“教、学、评”一体化流程[2]。在 ∞541⋅ ·三段六步”课堂模式中,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不仅是课程设计的起点,更是贯穿三段教学的主线,例如在一节小学数学《分数》的课堂中,教师在学习单首页醒目位置列出三条学习目标: ① 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 ② 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③ 能用分数表示生活中的简单情境;在第一段20 分钟讲授环节,教师围绕这三条目标安排讲解与互动提问,确保知识传授与目标一致;第二段15 分钟自主练习中,学生依据目标选择对应的基础题、应用题进行练习,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完成探究题,提升思维深度;第三段 5 分钟测评环节,检测题直接对应目标内容,帮助学生确认是否达成预期,课堂结束后,学生根据学习单自评栏反思目标完成情况,教师则依据测评结果、学习单记录调整下一
步教学策略。
(三)创设真实数学情境
创设真实数学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的认知建构过程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真实情境能够为数学知识赋予意义,使抽象概念变得直观、易于理解,在基于学习单的教学中,将数学知识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助于引发他们的思考动机;在“教”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实例、实物操作等手段导入情境,引导学生将新知与已有经验相联系;在“学”环节,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与应用的平台,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在“评”环节,结合情境设计检测任务,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检验其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优化学习单中情境任务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实现课堂的“教、学、评”深度融合 [3]。在“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中,创设真实数学情境贯穿于三段教学的始终,例如在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在学习单的导学部分创设了一个“校园文化墙设计”情境:学校要制作一面长方形文化墙,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和宽计算墙面的面积,以便确定所需材料的数量,第一段 20 分钟讲授新知时,教师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在黑板上用实物模型演示;第二段15 分钟自主练习中,学生分组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有的计算文化墙面积,有的根据面积反推材料用量,还有小组设计其他形状的墙面方案;第三段 5 分钟成果测评环节,学习单安排了与情境相关的综合题,检验学生是否能将面积公式正确应用于生活问题,课堂结束后,学生不仅掌握了面积计算方法,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在真实情境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地。
三、结语
本文以学习单为载体,依托“541·三段六步”课堂模式,探索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学习单设计、明确课堂学习目标等策略,课堂结构更为清晰,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评价反馈更加及时有效,实现了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深度融合,在实践中该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促进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科学的课堂设计与学习单的精准运用,能够有效打通“教、学、评”的壁垒,形成良性循环,为小学数学课堂改革与高效课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张亚平 .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21):128-130.
[2] 付雪春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 2024(3):32-34.
[3] 周文渊 . 基于”教 , 学 , 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J]. 新课程导学 , 2023(9):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