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链球菌病

作者

裴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三星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226111

引言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体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单一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逐渐成为趋势,本文主要分析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症状表现及中西药联合治疗方案,为养殖户和兽医提供参考。

1 猪链球菌病

1.1 猪链球菌病的病学特征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病,可感染猪等动物并传染人类。在致病血清型中,2 型毒力最强且临床检出率最高,是诊疗中最常检测的类型。该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显微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呈链状排列,多数菌株携带荚膜,具有兼性厌氧特性,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4-7.6,营养需求较高。

这种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猪及隐性带菌猪。病菌能通过多种方式进入健康猪体内:比如通过呼吸道与消化道的传播;或者从皮肤黏膜的破损处侵入;隐性感染母猪可通过产道分泌物传播给仔猪。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不管猪的年龄、品种还是性别,都可能感染这种病,但仔猪因母源抗体消退和应激因素,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从时间上看这种疾病在我国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实际养殖中,夏秋季节发病率会明显上升,还经常在一个地区内反复出现。

1.2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败血症型:该病是急性且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类型。流行初期,最急性的病例可能完全没有明显的前期症状,前一天晚上观察猪群时还一切正常,次日清晨就可能发现病猪突然死亡,呈现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急性病例则会表现出典型的全身性症状:体温升高至41.5-43℃,精神极度沉郁,废食;眼结膜潮红、流泪,鼻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粪便干燥硬结或腹泻;可视黏膜发绀,病程1-3 天。

脑膜脑炎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后小猪,症状发展具有渐进性特征:体温 40.5-42.5C ,停食、便秘,鼻流黏脓性分泌物;神经症状渐进性发展,运动失调、转圈、空嚼、磨牙,后期四肢呈游泳状划动或昏迷,病程 1-5 天;部分病例伴随多发性关节炎。

关节炎型:既可以是由败血症型或脑膜炎型继发而来,也可能单独发生。表现为:腕关节、跗关节肿胀,触痛明显,跛行或无法站立;病程 2-5 周,慢性病例可能形成瘘管。

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该病的病变主要集中在淋巴结部位,其中颌下淋巴结最易受累,其次是咽部、耳下及颈部淋巴结。特征包括:淋巴结肿大、坚硬、热痛,影响采食及呼吸;脓肿成熟后破溃流脓,病程 3-5 周,死亡率低但生长迟缓。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链球菌病

2.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化湿”为核心原则,会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灵活调整用药方案。

2.1.1 淋巴结脓肿型

群体用药:全群猪饲饲料添加忍冬藤散(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 30g ) + 麻杏石甘散(控制继发感染),连用10 天。

个体重症:蒲公英注射液(20ml) + 头孢噻呋钠(5mg/kg)肌注,隔日1 次。脓肿处理:生理盐水冲洗后,芒硝外敷( 50g/ 次)促进化脓,而非青霉素粉末(易产生耐药性)。

2.1.2 脑膜炎型

群体用药:饲料添加天麻散(天麻、钩藤、白芍各 20g ) + 磺胺氯达嗪钠(需碱化尿液),连用7 天。

重症个体:先静脉注射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清开灵注射液(2ml/10kg) + 七叶皂苷钠(抗水肿),禁用地塞米松,可能会加重感染。

2.1.3 败血症型

群体用药:全群饲料中添加清瘟败毒散,配合泰妙菌素、强力霉素和氨基 多维,连用14 天。

重症个体:肌肉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和头孢噻呋钠,间隔几小时后再肌注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每天1 次,连用3 天。

除上述经典方剂外,临床还可灵活选用其他中药:单味药如金银花、黄连、

大青叶等;或复方制剂如野菊花、白毛夏枯草、忍冬藤组成的方剂。

2.2 西药治疗

在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中,西药主要通过抗菌消炎发挥作用,通过抑制或直接杀灭病菌来控制感染。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有以下几类,具体应用需结合病猪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灵活选择:

青霉素是一线治疗药物,对猪链球菌的抗菌效果显著。使用时需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推荐按每公斤体重 2 万至 3 万国际单位(IU)的剂量,通过肌肉注射给药,每天注射 2 次,连续用药 5 天。其优势在于起效快、杀菌能力强,但需注意长期或不当使用可能增加耐药菌株出现的风险。

磺胺嘧啶钠作为广谱抗菌药,对猪链球菌表现出良好的敏感性。推荐剂量为每公斤体重 100-200 毫克(mg),通过肌肉注射给药,每天 2 次,连用 7 天。它通过干扰细菌叶酸代谢发挥抑菌作用,尤其适合用于混合感染的治疗场景。禁止与青霉素类、维生素C 混合使用,需单独输注并碱化尿液( pH>7.5; )。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西药治疗必须严格遵循用药规范,包括精准控制剂量、合理把握疗程长度以及规范给药间隔,这样才能避免药物残留超标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3 中西药结合的方式

在猪链球菌病的临床治疗中,中西药结合疗法通过中药整体调理与西药抗菌作用的协同,可提升治疗效果。具体应用时需根据病程调整方案:针对大群猪,饲料中常添加清瘟败毒散配合磺胺类药物及强力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繁殖和调节免疫控制病原扩散;对症状较重的个体,多采用头孢噻呋钠或青霉素联合磺胺嘧啶钠肌肉注射,部分方案会辅以地塞米松和维生素C。

清瘟败毒散等复方中药可通过抑制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缓解全身炎症反应,但需注意中药单独使用无法快速杀灭病原体。头孢噻呋钠对链球菌高度敏感,而磺胺类药物对脑膜炎型病例效果显著。泰妙菌素主要用于支原体感染,对链球菌的抗菌谱覆盖有限,故大群预防中更推荐磺胺类与强力霉素联用。中西医结合可降低单一抗生素压力,如黄芩素、姜黄素等成分能抑制链球菌 LuxS/AI-2 群体感应系统,减少耐药基因表达,但需结合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中西药联合治疗可将急性败血症型病猪死亡率降低,且停药后药物残留期较单纯西药缩短3 天,但需严格遵循疗程。

结语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发挥中药整体调理和西药快速杀菌的优势,提高治愈率,减少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此外,养殖户和兽医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用药物,以有效防控猪链球菌病。

参考文献:

[1] 郭红红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链球菌病 [J]. 畜牧业环境 ,2025(07):74-75.

[2] 陈 旋 , 杨 涛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猪 链 球 菌 病 [J]. 畜 禽业 ,2025,36(02):63-66.

[3] 李志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J]. 中国动物保健 ,2022,24(01):21+23.

[4] 刘胜敏 .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瘟与猪链球菌病混合感染 [J].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24(07):27-28.

[5] 李 永 强 . 秋 季 常 发 猪 病 的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方 法 [J]. 江 西 饲料 ,2018(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