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尹丽丽

身份证号:37098319890708002X

1.引言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资源短缺压力的不断增大,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建筑工程作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其施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绿色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施工理念和技术体系,强调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深入研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施工技术概述

2.1 绿色施工技术的定义

绿色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能源的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的施工技术和措施。它涵盖了施工的全过程,包括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各个阶段,旨在减少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和资源利用效率。

2.2 绿色施工技术的重要性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环境层面来看,它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从经济层面分析,虽然绿色施工技术在初期可能会增加一定的成本投入,但通过资源的节约和能源的高效利用,能够降低建筑长期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社会层面而言,绿色施工有助于改善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保障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提升建筑的社会形象,满足人们对绿色建筑和宜居环境的需求。

2.3 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许多建筑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和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一些大型建筑项目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在建筑材料方面,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也日益广泛,如再生混凝土、绿色保温材料等。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技术水平、应用范围和管理体系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3.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 节能技术的应用

节能技术是绿色施工的核心,需贯穿建筑全生命周期。设计阶段依托性能模拟工具,结合区域气候优化建筑朝向与窗墙比,增强透光构件效率以延长自然光照,减少人工照明能耗;采用热压与风压耦合通风设计,通过可调节导风构件与立体通道促进空气循环,降低机械通风负荷。可再生能源应用需适配地域资源:低温区域部署地源热泵系统,借埋地管网与地下恒温层换热,替代传统供热制冷模式;光照充足区域推动光伏与建筑外立面融合,将围护结构转化为分布式能源载体。同时探索多能互补系统,通过能源存储与调度平衡供应稳定性,提升低碳属性。

3.2 节水技术的应用

节水需构建“循环 + 管控”闭环体系。设备选型上,全面采用节水认证器具,通过优化出水结构与感应控制减少单次耗水量;搭建模块化雨水收集处理系统,经物理过滤、沉淀与消毒,将雨水用于施工降尘、建材养护等非饮用水场景。中水回用聚焦生活污水资源化,通过生物处理与深度过滤,将废水转化为冲厕、绿化用水,实现梯次利用。此外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在关键节点部署计量设备,实时追踪用量并排查泄漏,从管理端提升利用效率。

3.3 节地与节材技术的应用

节地以“空间集约”为目标,通过三维规划整合材料加工区、仓储区与临时设施,用装配式临建替代传统砖混结构,减少临时用地;场地受限场景采用垂直开发策略,借多层设计与地下空间提升利用率,压缩土地消耗。节材从选型与管控发力:优先选用高强度、高耐久性绿色建材,以性能提升减少材料用量;引入数字化管控平台,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精准计算需求、生成采购计划,避免浪费。同时建立废弃材料回收体系,经破碎加工将其转化为再生资源,用于基层施工或小型构件,实现建材循环。

3.4 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环保技术覆盖全流程污染防控:扬尘治理构建“源头抑制 + 过程拦截”体系,设围挡、喷淋与雾炮设备,对运输车辆密闭管理并冲洗出场;噪声控制采用“源头降噪+传播阻隔”策略,选低噪声设备并改造减振隔音,在敏感区域间设声屏障与绿化隔离带。废水分类管控,施工废水经沉淀中和后循环降尘,生活污水通过一体化设备达标排放;施工前调研场地生态、移植保护植被,完工后通过土壤改良与植被恢复修复生态,实现施工与环境协调。

4.绿色施工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4.1 存在的问题

绿色施工技术常依赖新型材料、设备与工艺,这大幅抬高了建筑工程初始成本。如太阳能光伏设备、地源热泵系统购置安装费用高昂,绿色建材价格也普遍高于传统建材。对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企业,高成本成为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阻碍,导致其积极性受挫。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尚不健全,缺乏统一评价体系与认证机制。企业在应用时缺乏明确指引,不同项目绿色施工水平差异大,质量效果难以保证。例如,在节能技术应用上,无统一能耗标准,难以衡量节能效果是否达标。部分施工人员对绿色施工技术认知不足,环保与节能意识薄弱,仍按传统方式施工,不重视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同时,企业缺乏对施工人员的绿色施工技术培训,使其无法正确掌握和应用相关技术,影响绿色施工的推进。

4.2 解决策略

政府层面需构建政策与标准双重支撑体系:通过阶梯式补贴、税收减免等财政工具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同步设立绿色施工专项奖励,对标杆企业与优质项目给予荣誉与资金双重激励,激活市场主体积极性;加快完善统一技术规范,明确绿色施工的量化目标、实施路径与考核指标,为企业提供清晰执行框架,同时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新型技术与环保建材的研发转化。企业需强化内部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施工人员专项培训,将环保理念、节能操作技能纳入考核,提升一线人员绿色施工素养;社会层面则需通过多元渠道加强宣传,普及绿色施工对生态与民生的价值,引导公众形成认知共识,为绿色施工技术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5.总结

绿色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其核心通过节能降耗、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集约规划、建材高效使用及施工全过程环保管控,大幅降低工程对生态资源的损耗与环境扰动,同步提升项目的经济价值与社会贡献。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技术推广仍存瓶颈:一是初期投入成本较高,部分企业积极性不足;二是技术规范体系尚未完全适配实际需求;三是一线施工人员的绿色操作意识亟待强化。推动其普及需政企社协同发力:政府需完善激励政策与标准框架,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与应用力度,社会层面则需加强环保理念宣导。未来,伴随科技革新与公众环保认知提升,绿色施工技术将持续迭代,为建筑行业低碳转型、美丽中国建设及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文良.探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6):45-46

[2] 马 静 月 . 绿 色 施 工 技 术 在 建 筑 工 程 中 的 应 用 分 析 [J]. 门窗,2022(19):22-24

[3]葛晶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3(7):49-52

[4]史传武.探究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0(12):00002-000024

[5]孟祥超.浅谈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