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吴奇龙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 410000

引言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为建筑物提供稳固的基础支撑。深入了解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保障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以及确保建筑物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剖析该技术在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为相关工程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概述

1.1 技术原理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通过机械设备在地基土中钻出桩孔,然后在孔内放置钢筋笼,再灌注混凝土,形成桩基础的一种施工方法。其原理基于桩与桩周土之间的摩擦力以及桩端对土体的支撑力来承载建筑物的荷载。在钻孔过程中,利用钻头的旋转或冲击作用破碎土体,同时通过泥浆护壁维持孔壁稳定,防止塌孔。成孔后,将预先制作好的钢筋笼下放至孔内,最后灌注混凝土,使混凝土填充桩孔并与钢筋笼紧密结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承载能力的桩体,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的地基土层中。

1.2 技术特点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诸多显著特点。首先,它对各种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强,无论是软土地基、砂土地基还是岩石地基,都能通过合理选择钻孔设备和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其次,该技术可根据建筑物的荷载要求和地质条件,灵活调整桩径、桩长和桩的间距,以满足不同的承载需求。再者,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噪音小、振动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城市中人口密集区域的建筑工程。此外,相较于其他桩基础施工方法,钻孔灌注桩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钢材和木材等资源,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然而,该技术施工过程相对复杂,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地质条件、泥浆性能、混凝土灌注工艺等,需要严格把控施工过程以确保工程质量。

1.3 施工流程

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施工准备、钻孔、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灌注等环节。施工准备阶段,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场地平整、测量放线,确定桩位,并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材料等。钻孔时,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钻孔设备和钻进参数,如钻头类型、钻进速度、泥浆比重等,确保成孔质量。钻孔完成后进行清孔,清除孔底沉渣,以提高桩端承载力。钢筋笼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其尺寸、钢筋规格和焊接质量等符合标准,制作完成后及时下放至孔内。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灌注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灌注速度等参数,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桩身质量。各施工环节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整个桩基础的质量。

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2.1 在高层建筑基础中的应用

高层建筑对基础承载能力要求极高,钻孔灌注桩凭借其强大的承载性能成为高层建筑基础的常用选择。在应用时,需根据高层建筑的高度、结构形式以及场地地质条件,精确设计桩径、桩长和桩的数量。由于高层建筑荷载大,桩端持力层应选择在较坚硬、稳定的土层或岩层上,以确保桩基础能够有效传递荷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钻孔垂直度,避免出现斜桩影响承载能力,若出现孔斜问题,应及时调整钻机位置、更换合适的钻头,必要时回填孔内材料重新钻孔。对于深桩孔,清孔工作尤为关键,需确保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因沉渣过多导致桩端承载力降低,可采用二次清孔工艺,即在第一次清孔后,下放钢筋笼和导管后再进行一次清孔,进一步降低孔底沉渣厚度。

混凝土灌注应连续进行,保证桩身的完整性和强度,以满足高层建筑长期稳定的承载需求。灌注过程中需防止桩身混凝土出现离析、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流动性,同时导管的提升应保持匀速、缓慢,避免导管提离混凝土面。

2.2 在桥梁工程基础中的应用

桥梁工程基础常面临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较大的水平荷载,钻孔灌注桩在桥梁基础中应用广泛。在桥梁工程中,桩基础不仅要承受桥梁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还要抵抗水流冲刷、风力等水平力的作用。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合理布置桩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水中桩基础,需采用特殊的施工工艺,如搭设施工平台、设置钢护筒等,以保证钻孔过程中孔壁的稳定性,防止出现塌孔问题。若发生塌孔,应立即停止钻进,分析原因,采取回填黏土重新钻孔等措施。同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灌注质量,防止出现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灌注时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灌注速度,加强对灌注过程的监测。还需注意桩底沉渣问题,清孔时采用合适的方法和设备,保证泥浆性能良好,防止钻渣沉淀过快,灌注混凝土前尽量缩短等待时间,利用混凝土的冲击力将桩底部分沉渣上翻,以提高桩端承载力。

2.3 在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软土地基具有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等特点,容易导致建筑物沉降过大甚至不均匀沉降。钻孔灌注桩可有效加固软土地基,提高其承载能力。在软土地基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时,由于软土的自稳能力差,泥浆护壁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应根据软土的特性合理调整泥浆的配比,确保泥浆具有良好的护壁性能,防止塌孔。若遇到松散砂层等不良地质层,可适当增加泥浆比重,必要时采用钢护筒护壁。同时,为了提高桩与软土之间的摩擦力,可采用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艺,如桩侧后注浆技术,通过在桩身周围注入水泥浆,改善桩周土体的力学性能,增强桩的承载能力。施工中还需注意孔斜问题,施工前平整场地,确保钻机安装牢固、水平,检查钻杆和钻头的垂直度,对弯曲的钻杆及时更换,钻进过程中若遇到复杂地质条件,可采用慢速钻进或回填材料后重新钻进。

2.4 在抗震建筑中的应用

在地震频发地区,建筑工程需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钻孔灌注桩在抗震建筑中应用时,除了满足常规的承载要求外,还需考虑其抗震性能。桩身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延性,以抵抗地震作用下的水平力和竖向力。在设计方面,可适当增加桩的配筋率,提高桩身的抗弯、抗剪能力。施工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笼的安装质量,确保钢筋的锚固长度和连接质量符合抗震要求,避免出现钢筋笼尺寸偏差过大、焊接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制作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加工,加强检查,下放时确保位置准确。同时,混凝土灌注质量直接影响桩身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工艺,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防止出现断桩、夹泥等质量问题,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和灌注速度,加强监测。

结束语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应用效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也将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未来的建筑工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进步。建筑工程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确保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更加科学、合理、高效。

参考文献

[1]邹增富.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4(04):106-108.

[2]蒋丽.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策略[J].运输经理世界,2024(2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