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杨政
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云南昆明 650106
摘要:在一些科学研究及相关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实验动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是否科学合理,关乎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动物机构是确保动物质量的重要机构,对此,加强员工培养,规范员工行为,合理规划相关设施,完善管理、运作体系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实验动物的质量。文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的相关规定,详细阐述了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原则,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为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提供了宝贵意见。
关键词: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一、实验动物的概述
实验动物指的是通过人工饲育的方式,对一些携带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进行严格监管,明确这些动物的遗传病史、动物来源等信息,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生产等领域中。这些动物不仅有着明确的遗传背景、生物学特性,同时,还能有效控制体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因此,这类动物也可以称之为“活的精密仪器”。
二、实验动物饲养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合规性原则
在对实验动物进行饲养与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准确相关规章制度,明确法律法规,确保每一环节中的每项操作都具有合法性。每只实验动物的来源也要具有合法性,记录每只实验动物的来源、遗传病史,并且,每批实验动物还应具备合格证,真正做到有证可查。这一原则是实验动物饲养与管理的基础,是保证实验动物权益的关键。
(二)安全性原则
实验动物的饲养方式以及管理措施应当具备安全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研究结果受到影响,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病源出现外泄的情况,避免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实验动物的饲养环境应当满足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并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防止有害物的聚集。相关工作人员在饲养过程中应注意防护,熟练掌握并正确运用各项技能,从而为饲养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除此之外,针对一些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实验动物应进行严格监管,密切关注动物动态,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手段。
(三)福利性原则
所谓福利性原则,就是指在饲养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对饲养动物给予适当的关怀,保证这些实验动物都能享受到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水和食物、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不必要的伤害等。并且,工作人员应当密切关注实验动物的生活状态,判断是否健康,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情况逐渐恶化,以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及健康。
三、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一)环境控制与检测
不管是对实验动物进行舍内、舍外饲养,还是对其进行隔离饲养,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配置适宜的饲养环境,特别是功能区域中的环境指标、参数等信息也应符合标准要求。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详细记录在册。此外,还应根据实验动物的生活习惯、种类差异等建立不同类型的饲养环境,严禁出现混养的情况。
(二)动物身份识别
为了能够准确识别实验动物的身份,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划分。在标记过程中,不能对实验动物产生任何精神、肉体、心理上的伤害,以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在选择标记方法时,要确保所选择的方式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确保这些信息能够准确记录,并且,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妥善保管,避免出现遗失。在信息记录中,应确保信息记录的全面性,信息的类型较多,主要包括实验动物的遗传病史、来源、品种、获得时间、所用实验等。当条件允许时,可以为实验动物建立专属的个体档案,其中包括父母品系、出生日期、运送方式等,除此之外,还应记录临床资料、疫苗接种情况、手术情况、术后的照料情况等。
(三)动物营养和卫生
在饲养过程中,要确保摄入的营养均衡、食物卫生,能够满足实验动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防止实验动物出现生长迟缓、营养不良、营养过剩等情况,从而影响实验的最终结果。根据实验动物的饮食习惯、需求等因素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和投喂规律。在饮食过程中,针对实验动物的不同品种、饮食习惯等,选择合适的投喂装置,防止食物与污物接触,以确保食物的干净、卫生。当遇到需求集体投喂的情况时,工作人员应合理分配食物,保证每只实验动物都能得到食物,并时刻关注它们的动态,防止出现争抢食物的情况。工作人员在投喂时应注意饲料的种类及数量,保证其一致性,当需要更换饲料时,应当循序渐进,防止因突然更换饲料而出现消化不良、代谢问题等情况。其中,灵长类动物对于食物的要求较高,对此,应当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喂食。另外,还应保证所购买的食物符合相关标准,投喂前应检查包装是否破损,是否超出保质期,当发现问题时,应当立即进行更换。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饲料的质量,应当按照饲料不同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
(四)饲养环境的卫生
实验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条件关乎这些动物健康,对此,应定期对舍内及所有区域进行仔细消毒,使用洁净干爽的垫料,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及污染程度来确定消毒频次。另外,还应建立并完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针对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合理划分饲养动物的整个过程,将其大致分成三个阶段,分别为前、中、后,并按照不同阶段的实验需求、品种、设备设施等制定检查计划,以此来判断舍内卫生是否符合标准。
(五)废弃物管理
在废弃物的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具备完整的废弃物管理制度。在处理过程中,应当对其进行分类处理,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来处理这些废弃物。并且,还应加大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树立正确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每项操作的安全性,防止自身受到伤害。危险废物的处理程序应符合国家政策或地方政策标准。凡是毒性较强、危险系数较高的废弃物都应放入专用容器中,并做好特殊标记。
结语
总而言之,实验动物作为生命个体,为生命科学的研究作了巨大贡献,其饲养与管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文章详细阐述了实验动物的定义,明确了饲养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饲养与管理措施,为今后的饲养与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
参考文献
[1]包景慧,徐飞. 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实验动物管理及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50 (03): 113-124.
[2]刘双青,陈旅翼,袁琳,等. 本科教学中动物实验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药理学实验为例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 23 (09): 259-261.
[3]陈兵,邹弈星,姚凌云,等. 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政策分析 [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24, 44 (02): 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