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
刘建平
会理第一中
一、引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综合思维列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强调学生需具备从要素关联、区域对比、时空动态等维度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中地理教学模式革新提出了明确方向。与此同时,大单元教学以核心主题为统领,能够 块的界限,整合多课时内容与现实情境,为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提供运用综合思维探究地理问题的实践载体。在此背景下,开展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研究,既是响应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也是解决当前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培养困境、提升地理教学质量的现实需求。
二、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
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需以目标导向性为首要原则,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综合思维培育与地理知识掌握的双重目标展开。在设计过程中,需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综合思维的要求,将要素关联、区域对比、时空动态等思维维度,细化为可操作、可评估的单元总目标与课时分目标。同时,需使教学目标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适配,既明确知识层面需掌握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又清晰界定思维层面需达成的能力进阶。
(二)知识整合性
知识整合性原则要求在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打破传统单课时教学的知识碎片化局限,以大单元核心主题为统领,系统整合地理学科内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并关联现实生活情境与社会议题。整合过程需遵循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需注重知识与现实的联结,如结合本地城市发展案例、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等,让学生在整合的知识框架中感知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三)思维递进性
思维递进性原则强调依据初中学生综合思维的发展规律,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与探究任务,逐步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初始阶段可设计单一要素分析类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要素关联方法;中期阶段可推进多要素综合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区域对比与多要素整合能力;后期阶段可开展时空动态分析任务,引导学生从时间与空间双重维度思考地理问题。
三、初中地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教学的策略(一)基于内容逻辑,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
基于内容逻辑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需以初中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关联为核心,打破单课时与学科界限,构建系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时需先梳理地理教材中 联性的核心主题,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再围绕主题筛选跨学科关联内容。 整合过程 需遵循 的原则,确保跨学科内容服务于地理知识的深化与拓展,而非简单叠加。 时 逻辑拆解整合后的内容,形成从基础概念到综合应用的递进序列,让学生在连贯的内容体系 理事物 的多维度属性,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开展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避免因内容零散导致学生思维碎片化
(二)锚定素养目标,明确综合思维培养方向
锚定素养目标明确综合思维培养方向,需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依据,将综合思维的要素关联、区域对比、时空动态等维度,转化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具体培养方向。在策略实施中,需先结合大单元主题确定综合思维培养的核心重点,如“流域开发”主题可聚焦“多要素关联分析”能力;再将核心重点拆解为项目各阶段的素养子目标,如项目初期目标为“识别流域自然与人文要素”,中期目标为“分析要素间相互作用”,后期目标为“综合评估开发方案的影响”,需确保跨学科项目任务与素养目标精准匹配,避免项目学习陷入“重形式、轻素养”的误区。
(三)分层设计评价,构建逆向教学评估体系
分层设计评价构建逆向教学评估体系,需以综合思维培养目标为起点,反向设计适配不同学生水平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分层评价需先依据学生认知基础与能力差异,将评价标准划分为基础层、提升层与拓展层——基础层侧重对地理基础知识与单一要素分析能力的评价,提升层关注多要素关联与简单跨学科应用能力,拓展层聚焦复杂问题综合解决与创新思维能力。评价方式上需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课堂观察、探究日志记录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终结性评价可采用项目成果报告、方案设计等形式检测综合能力。同时,需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将评价数据用于调整教学策略与项目任务难度,形成“目标-评价-改进”的逆向闭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明确进步方向,逐步提升综合思维水平。
(四)贯穿学程闭环,推进综合思维进阶发展
贯穿学程闭环推进综合思维进阶发展,需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确定-任务拆解-探究实践-成果展示-反思改进”各环节,与综合思维的发展阶段精准衔接,形成完整的学程逻辑。在项目启动阶段,通过明确主题与目标奠定思维基础;任务拆解阶段,引导学生梳理地理与跨学科知识关联,培养要素识别能力;探究实践阶段,借助实地调研、小组协作等活动,推动学生开展多维度分析与综合思考;成果展示阶段,鼓励学生阐述探究过程与结论,锻炼思维表达与逻辑梳理能力;反思改进阶段,通过师生互评、自我总结,帮助学生发现思维漏洞,优化分析方法。整个学程中需注重各环节的衔接与递进,使综合思维从初步认知到深度应用逐步发展,形成“实践-反思-提升”的进阶闭环,确保思维培养持续且有效。
结论
本研究围绕指向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教学展开探讨,明确从基于内容逻辑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锚定素养目标明确综合思维培养方向 贯穿学程闭环推进综合思维进阶发展四个核心维度构建实践路径。 搭建系统性教学载体,既助力地理学科内知识与跨学科内容围绕核 化局限,又通过递进式探究任务与完整学程设计,引导学生从要素关联、区域对比、时空动态 维度分析地理问题,在自主探究与实践中,推动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乐慧,王远,李小燕.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 PBL 教学设计——以“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为例[J].地理教育,2024,(S2):155-158.
[2]侯瑞荣,孟丽,邢晓明. 基于综合思维的初中地理单元作业设计——以“中国的人口”为例[J].地理教学,2024,(02):30-34.
[3]张宏. 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3,(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