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户外运动对大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徐凤霞

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幼儿园 215600

幼儿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指南》指出,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户外运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下面谈谈教师在大班幼儿户外跳绳游戏活动中培养和提升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些教学做法。

一、户外跳绳对幼儿交往能力的促进作用

跳绳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孩子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促进其交往能力发展主要作用如下:

1.教师在跳绳中促进和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孩子天生喜欢游戏,这表明游戏会产生归属感和依恋感。教师开展跳绳体育游戏活动,班级幼儿聚集一起,共学习、共获知识,共成长,转化为日常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同伴交往能力。教师在与个别幼儿互动中,有效地消除他们畏惧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找到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感觉。当教师在跳绳活动中发现幼儿存在较大的交往问题,可针对性开展体育游戏,帮助和解决孩子们交往的问题。

2.幼儿在跳绳中自发生成和提升交往能力

《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应具备“能够连续跳绳”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幼儿能进行单人跳、多人跳、跳绳融合其他游戏等活动。尤其在多人跳绳中,幼儿需要与同伴相互配合,确定跳绳的节奏、速度和起跳时机;遇到问题时,他们交流想办法,共同寻找解决办法;跳绳结束,幼儿之间分享跳绳的技巧和经验。这样在交流、合作中自然生发交往。另外,幼儿在跳绳中能提升交往能力,提高幼儿自信和改善社交态度。幼儿在跳绳活动中会与不同性格、背景的同伴接触、交流与互动,学会理解和包容他人的差异,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比如内向、孤僻倾向的幼儿在跳绳活动中取得进步或成功,会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就会与同伴交往,就会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再如,有些幼儿在跳绳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摩擦和冲突,通过与同伴的沟通和协商,学会处理问题,从而改善社交态度,变得更加友善和包容。可见,跳绳游戏活动能自发生成和促进幼儿交往。

二、户外“跳绳”提升幼儿交往能力的教学策略

大班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在跳绳中容易出现一些消极情况。为此,教师要做好指导教学,将幼儿喜欢跳绳的天性、能动性发挥出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

1.注重户外环境创设,让幼儿更喜欢跳绳游戏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教师在户外跳绳中培养和提升大班幼儿交往能力,首先要创设园内、班级跳绳运动环境氛围。如:在园内可以组织幼儿绘制跳绳相关的宣传画。楼道、走廊、班级文化墙上展示幼儿跳绳的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孩子们跳绳的精彩瞬间。当孩子们看着这些作品,回忆满满,有话可说,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跳绳持续的兴趣,还能在跳绳合作和跳绳玩法交流中提高跳绳的能力,更加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交往。

2.师幼开展跳绳对话,促进幼儿交往发展

陶行知先生为晓庄师范题写了这幅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意思是即知即传,主张手脑并用,主张教学相长。在户外幼儿跳绳游戏活动中,对话是非常重要的,是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推力。为此,教师从对话入手,利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让孩子们在聆听、思考、回应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交往。

例如,孩子们学跳绳时,教师先示范跳,边跳边问孩子们我是怎么跳的?请你们仔细观察。孩子们会在观察中进行讨论发表自己对跳绳的理解。教师在讲解动作要点时,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尝试,有的孩子会跳几下,有的孩子只能跳一两下,还有的不会。老师说:“大家学得很认真,这才刚刚学,出现问题很正常!大家交流下跳绳的感觉和遇到的问题。”孩子们讨论起来:木木说:“跳绳很好玩,可是绳子总是碰到头。”安安说:“我真想继续跳下去,绳子老是容易碰到脚,就跳不起来了。”月月说:“绳子碰到还有点疼。”教师再次示范,接着用多媒体慢动作画面解释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接着孩子开始练习。现在会跳的孩子明显多了。老师说:“小泽,当小老师,教小宁(不会跳)跳。”“月月,你能说会道,教昊昊(有点内向)跳。”两人高兴地接受了任务。这样强弱联合,互帮互学。一周下来,孩子们学会了单人跳绳,大家相处更加融洽了。原来内向的昊昊现在有说有笑了,融入班级大家庭之中,其交往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开展多种跳绳游戏,深化幼儿交往发展

爱玩,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说幼儿的各种能力,包括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玩中,游戏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善于把体育游戏活动中的静态和动态因素相结合,通过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小组分工协作、角色活动、组间比赛等方式促进幼儿成长、团队凝聚力提升、交往障碍问题的解决,形成促进群体自由交往的力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跳绳学习后,孩子们都基本掌握了单人跳绳,接着孩子们玩长绳跳。看!涵涵、轩轩手里握着一个绳柄,妮妮站在绳子中间,说:“开始!”边上涵涵、轩轩将绳子甩动起来。可是绳子甩到妮妮后脖处,掉了下来。他们再次尝试,还是失败。轩轩发现绳子甩低了,告诉涵涵甩高点,结果绳子没碰到了,妮妮跳过绳子了,他们三人轮流交换玩。我们还开展“一分钟个人、小组”跳绳比赛。自比赛任务下达后,班级孩子们开始你一群,我一组地从跳绳选择,跳绳技巧,到穿什么鞋子讨论起来,还邀请他人作技术指导,加强练习。比赛开始了,只见孩子们迅速挥动手中的跳绳,绳子在他们脚下轻盈地飞舞,他们的双脚有节奏地跳跃。赛场上,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围观的孩子们纷纷为参赛同伴加油助威,比赛完毕,小朋友送水给选手喝,这样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交往发展。

(四)混龄“绳体”活动,助推幼儿交往发展

教师开展跳绳主题的各种游戏活动后,一阵子下来,孩子可能会觉得有点累了,感觉有点厌倦了,这是幼儿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要持续保持幼儿跳绳的积极性,可以将跳绳渗透到混龄幼儿各种体育游戏活动中,继续促进其在跳绳游戏活动中发展交往能力。

例如,开展混龄幼儿的各种跳绳活动,比如绳子小路、绳子小河、绳梯、太阳绳网格、绳网等游戏活动;在跳大绳区、花样跳绳区、橡皮筋练习区、推拉轮胎区等都渗入了绳类材料的游戏。大班孩子相互交往和学习,中班孩子更愿意与“哥哥,姐姐”在一起,乐意听从大班孩子的指导,相互之间交往、合作和互动更频繁,更深入。这种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开展的开放性体育区域游戏,融入了孩子们喜爱的绳子,既好玩,又扩大了孩子之间的接触与交往面,增强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促交往发展。

总之,《指南》提示我们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幼儿之间的人际互动。教师的作用就是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充分交流、合作与互动起来,促进孩子交往能力发展。以上是教师在大班幼儿各种“跳绳”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的一些教学做法。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学,孩子们社会交往能力明显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孩子们其它领域各种能力的发展。

参考资料:

[1]《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于 2012 年 4 月颁布,同年 7月正式实施.

[2]张杰.体育游戏何以提升幼儿同伴交往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23(09):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