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梁玉芝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徐庶学校 441500
关键字:初中语文;创造力;培养策略
引言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死板,不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多元技术融人到教学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尤其对于知识难点具有很好的初中语文教学提升作用,有助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设置教学情境培育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阶段所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优势性不言而喻。通过多媒体信息设备的帮助,创建出一个又一个的形象和具体情景,让学生一下子被拉进了这样一个语文阅读的情境当中,甚至可以寻找到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感悟与语文课本知识之间的共通之处,这对于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十分有益,同样也可以使学生在这种情景的感受当中,增强自身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能力。当学习初中二年级上册的人教版语文课文时,《中国石拱桥》这篇课文就可以作为情境教学法使用的范例,这篇文章以说明文的形体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的十孔桥的具体形态和不同特点,在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布置不同的探究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本内容以及自己前期的资料搜集情况,总结一下中国的石拱桥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而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之桥,卢沟桥和赵州桥的异同之处又有哪些。在探索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当中的投影功能,制作出中国具有代表性石拱桥的图片,通过PPT图片循环播放,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冲击之中,寻找到中国石拱桥的具体特点。另外,教师也可以投放一些卢沟桥和赵州桥的细节照片,让学生寻找这两座中国著名石拱桥的异同之处。不仅如此,要想创设更加具有沉浸感和体验感的教学情境,教师还需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情景表演节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自体验的过程当中,深刻体会中国石拱桥这篇文章的内涵及创作情感,这种探究效果要比照本宣科更加有效。
二、创造性思维培养
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标教育下的重点,同时也是新课标下的必然要求。创造性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独创性、灵活性和人文性、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习惯于一种思维模式,在学习中也习惯了按部就班,这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立足于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文本要求,为学生设计质疑性的练习,全面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思维,让学生可以利用一种审视和质疑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就像在学习《散步》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问题“文章为什么会起名为散步?如果换个题目的话什么比较好?”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多向性的思考,让学生在练习中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进行创新性思维培养。就像在学习《世说新语》的过程中,有描写大雪纷飞的选段,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多向性的问题,让学生搜集和总结有关大雪景色的描写。这样一来,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思路,集思广益,同时还能让学生从中积累相关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创新力。
三、教师增加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经常对学生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能对学生进行思维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对学生提问时,要知道问题的重点、中心思想以及能给学生带来的启发,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要做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教学设计上,要将课堂上的重难点总结出来向学生提问。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让学生通过清晰的思维来对文章进行解读以及思考。例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作者描写在上学前看到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这时学生就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也在不停地探讨与思考。而且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这篇文章并没有像其他文章一样谴责侵略者,而只是说了以后不允许学法文了,学生们可以思考一下,你们觉得这样描写的好处在哪里?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描写?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意识。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了解到现在我们的学习环境有多么珍贵,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结束语
初中生的创造力培育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语文学科,更需要肩负起培育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职能。目前,教师需要改变陈旧迂腐的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教育方法来推进初中语文课堂,使得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拥有更强的思辨能力和质疑能力,能够面对不同的语文课文和语文知识,提出自己新的想法,这就是培育学生创造力的开端,也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王琳妹.开展语文思维教育促进初中教学改革[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 2018(四).: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680-681.
[2]马彦.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104+106.
[3]吕小玲.互联网 + 时代初中语文阅读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三元素[J].华夏教师,2018(0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