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双减”下,大单元教学中学生妙趣横生的个性化作业

作者

王延可

洛阳市伊洛学校 南省洛阳市 471023

纵观整个学生阶段,学生作业基本上都存在:机械重复性的作业偏多,个性化的作业较少;平面作业多,立体作业少;单一作业多,综合作业少;书写作业多,实践作业少。机械重复性逐渐消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双减”背景下,既要减负,又要提质,妙趣横生的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不仅能提质增效,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妙趣横生的个性化作业,让其呈现立体性、生活性、实践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感受到作业的乐趣,让学生在别具特色的作业中放飞自我。

在大单元教学中,作业不仅局限于教师的机械布置,而在于师生互动,教师为搭好知识的支架,启迪学生发现规律,学以致用去探索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使个性化作业妙趣横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产生知识共鸣、情感共鸣、探索共鸣、愉悦共鸣。

在讲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姓氏歌》时,为让学生记忆更多姓氏,教师引导搭好支架,运用顺口溜妙趣横生地续编《姓氏歌》。课上学生都认为自己的姓氏好,遗憾自己的姓没编入歌里。我提议把没有编入的学生姓,也编入其中。全体起立,一起来读《姓氏歌》,提到自己姓氏的就坐下。我发现剩余学生姓氏中动物谐音的较多。我就开玩笑道:“我们班学生的姓中小动物可不少!”学生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大笑着说,有马,有鸡(姬),有羊(杨),有鱼(余),还有猴(侯),每发现一种,孩子们都忍不住笑开了花。我也笑着说:“对,过年可离不开谁?”学生笑着说:“羊(杨)、马,鸡(姬)、鱼(余)。”我接着说:“我们过年还要看精彩的?”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还要看猴(侯)戏。”孩子们看到自己的姓氏都写在黑板上,满意地坐下了。最后,只有两个姓聂的孩子还在站着,我立即说:“所有姓氏都说完,聂姓压轴最关键。”两个姓聂的孩子也美滋滋地坐下了。然后,我们美美的一起诵读这样一个涵盖全班姓氏的《姓氏歌》,学生们边读边笑。

课上搭好了用顺口溜记忆姓氏的支架,课下学以致用。随即布置口头作业:去探索生活中其它姓氏,把它们也编进《姓氏歌》里。学生的作业妙趣横生,有学生写到:“过年了,客人来了,我们要管(关)饭(范);客人走了,还把(贺)礼留(刘)下来。”续编作业让孩子们很有成就感,也真正的了解了中国姓氏的妙趣。

在第3课《小青蛙》课文讲完后,我带领学生玩了“转盘猜字谜”游戏,转盘上层画了青草,并写上“青”字,下层转盘分别画上河水、太阳、眼睛、爱心、嘴巴、蜻蜓,每次转出一个让学生猜字谜,学生玩得不亦乐乎。下课了,我看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提议道:“刚才,老师用转盘猜字谜的方法让大家来猜字,你们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让其他人来猜字。”老师刚说完,学生们跃跃欲试。第二节课专门开展了一节猜字谜,学生有说谜语的,有做了转盘的,有用肢体演示的······学生作业展示五花八门,不仅牢固掌握了形声字的特点,也为下节课《猜字谜》做好了铺垫。

这样妙趣横生的个性化作业尊重学生的差异,设计弹性,真正走近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共频共振,让知识和生命的共鸣,它犹如细雨润物于无声。

作者简介:王延可,1981-7,女,汉,籍贯: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本科,中小学一级,从事教育25年,着力研究小学教育,探究个性化作业,减负增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