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乡镇党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作者

哈丽满

阜康市九运街镇人民政府 831501

引言

乡镇党校承担着培养基层党员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党在基层进行理论宣讲和政策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年来,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干部综合素质要求的提高,乡镇党校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还需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然而,乡镇党校教师普遍面临教学能力不足、课堂组织不够高效、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以及信息化教学水平有限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校教育的实效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乡镇党校教师教学现状,探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为基层党校教育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方案。

一、乡镇党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教学理论与专业素养不足

多数乡镇党校教师以基层干部或兼职人员为主,他们在政治理论和工作经验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在教育学理论、教学法和课程设计方面培训不足,专业素养相对薄弱。这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依赖传统讲授方式,教学理念较为陈旧,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在面对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员时,教师缺少有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多样化教学方法,难以根据学员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此外,互动教学、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不足,课堂氛围单向,学员参与度低,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影响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效果。教师自身在教学反思和专业成长方面缺乏方法,难以持续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党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1.2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脱节

乡镇党校课程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偏重政策宣讲、制度解读和政治理论教育,缺乏针对基层治理实务、管理技能和能力提升的实践性内容。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系统性和模块化思路,教学内容零散,知识点之间衔接不够紧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学方法单一,课堂互动和学员参与环节较少,难以满足学员的多层次、个性化学习需求。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主要以学员出勤率或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习过程、能力提升和实际应用效果的科学评价手段,教师难以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脱节,不仅影响了学员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也制约了乡镇党校课程的实用性和学员满意度,降低了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

二、乡镇党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讨

2.1 强化教师专业培训与理论学习

乡镇党校应建立常态化、系统化的教师培训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在线课程学习、校际交流和研讨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教育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培训内容应覆盖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员管理、信息化教学技能等方面,帮助教师将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应邀请高校、科研机构及教育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和教学指导,分享先进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案例研究,推动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知识结构。此外,党校可以建立教师学习档案和成长评估机制,定期对教师培训成果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估与反馈,促进教师反思和自我提升。通过建立持续学习和专业成长机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也能增强其面对多样化学员需求的应对能力,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从而提升乡镇党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

2.2 完善课程体系与优化教学内容

乡镇党校应结合基层党员干部的岗位需求和能力提升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将政治理论、政策宣讲、基层治理实务与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形成模块化、分层次的课程结构,使学员能够系统学习、循序渐进。课程内容优化应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方式,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工作场景紧密结合,提高学员的理解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授基层治理课程时,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研讨和角色扮演,让学员在模拟场景中掌握政策执行和问题处理方法。课程设计还应强调互动性,采用小组讨论、专题调研、经验分享等形式,增强学员参与度和课堂活跃度。同时,课程评价机制应综合考察学员知识掌握、能力应用和实践操作水平,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形成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效果提升的良性循环。

2.3 推广信息化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信息化教学是提升乡镇党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多媒体教室、智慧课堂、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课堂互动性和教学效率。教师应掌握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如PPT制作、视频案例展示、在线测评和互动投票等,丰富课堂形式,增强教学趣味性。同时,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学员学习行为和成绩反馈,为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教学精准化和个性化。

2.4 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与评价机制

乡镇党校教师能力提升不仅依赖理论学习,还需通过实践环节强化教学技能。可建设实训基地、社区教学点和现场调研活动,将学员带入实际工作情境,通过任务驱动和项目化学习提高教师组织课堂和指导学员的能力。同时,应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价机制,涵盖学员反馈、同行评估、教学观摩及课堂实录分析,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为教师自我改进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机制优化

乡镇党校教师能力提升还需要从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入手。首先,应建立教师岗位培训制度和晋升激励机制,将教学能力和工作表现作为考核指标,激励教师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其次,可引入兼职专家和高校教师资源,实现校际交流与协作授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同时,通过定期教学研讨会、案例分享和公开课评比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师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教师管理机制应注重科学化和人性化,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乡镇党校教育质量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乡镇党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是提升基层党员干部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强化教师专业培训、完善课程体系、推广信息化教学、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及优化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未来,乡镇党校教师能力建设应坚持系统化、持续化和创新化发展,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推动信息化手段与教学模式融合,实现基层党校教育现代化。通过不断优化教师能力和教育模式,乡镇党校将更好地满足基层党员干部多样化学习需求,为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党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焦露.党校思政教学中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价值与融入策略研究[C]//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23 年思想政治教育论坛论文集.中共鹤岗市委党校;,2023:82-84.DOI:10.26914/c.cnkihy.2023.087242.

[2] 王 娟 . 坚 持 “ 两 个 结 合 ” 提 升 理 论 素 养 [J]. 办 公 室 业务,2023,(20):113-115.

[3] 田伟.党校干部培训中的实践性特点及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启示[J].重庆行政,2023,24(05):86-88.

张宇,吴少飞.新时代基层党校思想性学术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 以邮政党校“ 日学月讲” 研习机制的创建实践为例[J]. 邮政研究,2023,39(05):78-84.DOI:10.13955/j.yzyj.2023.05.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