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信息技术支持下班本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

张颖

阿拉善左旗第二幼儿园 750306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幼儿园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有趣、生动和形象。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培养幼儿积极的学习态度,还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园综合教学的整体效果。传统幼儿园课程资源多以教具、绘本为主,存在更新慢、互动性弱等问题,难以满足班本教育个性化、生活化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工具、云端平台等为班本课程资源建设注入新活力,能让资源形式更丰富、应用更灵活。因此,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路径,对推动班本教育创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1.1 搭建数字化创作平台,生成幼儿生活主题资源

搭建数字化创作平台,能让教师便捷生成围绕幼儿生活的班本课程资源。这类平台可集成拍照、录音、简单剪辑等功能,教师可随时记录幼儿在园的生活片段,如早餐时的交流、区域活动中的发现等,将其制作成图文故事或短视频。例如,把幼儿观察蚂蚁搬家的过程拍摄下来,配上简单文字说明,生成“小蚂蚁的家”主题资源,让幼儿通过回顾加深对自然的认知。平台还支持教师根据幼儿兴趣随时补充内容,使资源始终贴近幼儿生活,让班本课程更具真实感和吸引力。

1.2 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打造互动式游戏化资源

运用多媒体技术融合,可将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打造成互动式游戏化内容,契合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可将认识颜色的内容制作成互动课件,幼儿点击屏幕上的彩色气球就能听到对应颜色的英文发音;把绘本故事中的角色做成可拖动的动画元素,让幼儿通过拖动角色创编新剧情。这种融合了视觉、听觉的资源,能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知识。互动式设计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使班本课程资源从静态展示变为动态参与,提升教育效果。

1.3 结合智能工具动态更新,开发成长追踪类资源

结合智能工具动态更新,可开发记录幼儿成长的班本课程资源,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支撑。教师通过智能记录工具,随时上传幼儿的绘画作品、手工作品、语言表达视频等,按时间线整理成“幼儿成长档案”资源。这些资源会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既能让教师清晰掌握每个幼儿的成长轨迹,精准把握其发展优势与短板,又能在家长开放日展示,让家长直观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此外,智能工具还能对资源分类,方便教师提取素材用于后续课程设计,使班本教育更贴合幼儿发展节奏。

二、借助信息技术推动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整合共享

2.1 构建云端资源库,汇聚班级特色课程素材

构建云端资源库,能打破时空限制汇聚各班的特色班本课程素材,实现资源集中管理与共享。每个班级可将自己开发的特色资源,如“节日主题活动方案”“区域游戏指导视频”等上传至云端。教师无论在园内还是家中,都能登录查看、下载其他班级的优质资源,借鉴设计思路,达到高效资源汇总。云端资源库还支持按班级、主题筛选,让教师快速找到所需内容,避免重复开发,使各班特色资源在全园发挥更大价值,丰富班本教育内容来源。

2.2 建立标签化分类体系,便于班本资源精准检索

建立标签化分类体系,能让海量的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更有序,便于教师精准检索。标签可涵盖班级、年龄段、活动类型等,如“小一班”“3-4岁”“户外游戏”等。教师上传资源时添加对应标签,检索时输入相关标签,就能快速找到匹配资源。例如,想开展“秋天”主题活动的教师,输入“秋天”“中班”“节日”等标签,就能获取相关教案、活动视频等资源。这种分类方式减少了教师查找资源的时间,提高了班本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2.3 搭建园所协作网络,促进班本教育资源流通

搭建园所协作网络,能促进不同幼儿园之间班本教育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通过网络平台,各幼儿园可分享特色班本资源,如农村幼儿园的“田野探索”资源、城市幼儿园的“社区体验”资源等。园所之间还可联合开发,围绕共同教育主题分工合作,整合资源形成更完善的课程包。这种跨园协作不仅丰富了各园的班本课程资源库,还促进了教师交流学习,让班本教育吸收更多元的理念和经验。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应用效能

3.1 设计个性化推送系统,适配不同幼儿发展需求

设计个性化推送系统,能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推送适宜的班本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系统通过分析教师记录的幼儿表现数据,如兴趣点、能力水平等,自动匹配资源。比如,对喜欢搭建的幼儿推送“积木建构”相关图片和视频;对语言表达强的幼儿推送“故事创编”素材。教师可根据推送资源为不同幼儿设计差异化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资源支持下发展,使班本教育更具针对性。

3.2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追踪班本资源应用效果

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能追踪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的应用效果,为资源优化提供依据。通过记录幼儿与资源的互动情况,如查看时长、任务完成度等,分析资源对幼儿认知、社交等能力发展的实际影响。若某类资源幼儿参与度低,可从内容难度、呈现形式等方面分析原因并调整;若某类资源能显著提升幼儿合作能力,则加大同类资源开发与推广。数据分析结果还能帮助教师总结规律,如不同年龄段幼儿对资源形式的偏好,为后续课程设计提供数据支撑,使班本课程资源建设更贴合幼儿需求。

3.3 创设沉浸式互动场景,增强幼儿资源使用体验

创设沉浸式互动场景,能让幼儿更投入地使用班本课程资源,增强学习体验。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可构建“森林探险”“海底世界”等虚拟场景,幼儿通过简单手势或语音指令在场景中探索,与虚拟动植物“互动”,学习相关知识。在“超市购物”虚拟场景中,幼儿能模拟挑选商品、付款等过程,提升生活认知能力。这种互动场景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符合幼儿具象思维特点,让幼儿在愉悦中主动参与班本课程活动,提升资源应用效果。

四、结论

信息技术为幼儿园班本课程资源建设带来多方面革新,在资源开发、整合共享、应用优化上展现独特价值。依托信息技术创新开发模式,能生成更贴合幼儿生活、互动性强的资源;借助信息技术推动整合共享,可实现资源高效流通与精准检索;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应用效能,能满足幼儿个性化需求、提升使用体验。实践中,需结合幼儿园班本教育特点,合理运用各类技术,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核心。如此,才能不断提升班本课程资源质量,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新活力,促进幼儿在丰富资源支持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唐佳钰.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幼儿园班本课程的实效[J].幸福家庭,2021,(21):49-50.

[2]李丹.信息技术背景下班本课程开展策略研究——以班本课程“幼儿园的树”为例[J].考试周刊,2025,(20):147-150.

[3]王晓岚.幼儿园班本化课程“六法”[J].读写算,2023,(17):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