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阅读积累的有效转化策略探析

作者

李道春

湖北恩施州建始县实验小学,445300

引言:

在当前“素养导向”与“双减政策”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再是机械的知识灌输,而是强调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感知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的综合发展。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具备了较强的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突破期。但从教学实际看,学生虽然阅读了大量文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却在写作中难以灵活运用,出现“素材堆积但文章空洞”“句子优美却缺乏情感”等现象。这暴露出阅读积累与写作之间缺乏有效联动的问题。因此,研究阅读积累的转化机制,探索具体可行的策略路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关键方向。

一、构建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机制,夯实输入与输出的基础联系

1.1 强化主题联结,打通阅读与表达的内容通道

实现阅读向写作的有效转化,首先要打破“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的二元思维模式,教师应强化两者的主题关联性。例如,在训练“写人”类作文时,可引导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鲁滨逊漂流记》等人物性格鲜明的文本,鼓励学生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及心理变化。教师可以设置“主题探究卡”,让学生记录“人物外貌、行为语言、情感变化”等要素,作为后续写作的参考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阅读中不仅积累语言素材,更建立了主题意识,能够在写作中自然迁移已有内容,使文章更具真实感和逻辑性。

1.2 强化语言模仿,引导表达形式的迁移运用

语言模仿是实现阅读积累向写作转化的有效桥梁。教师应精选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句式仿写”和“段落模仿”。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中描写建设难度的句子“居庸关外一带的山势十分险峻,工程极为艰巨”,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写出类似的句式,用于自己的叙事或说明文写作。同时通过“仿写+变式”训练,学生不仅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更能灵活迁移运用,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模仿过程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言语感,逐步从模仿走向独立写作。

二、优化教学实践设计,提升阅读成果在写作中的转化效率

2.1 借助任务驱动,将阅读积累纳入写作链条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驱动理念,能有效激发学生将阅读成果用于写作。教师可在安排阅读任务时同步设计写作延伸任务,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后,布置写作题“蔺相如的日记”或“假如你是赵王,你会如何决定”。通过角色扮演、情节重构等方式,学生将阅读理解转化为表达实践,实现思维与表达的深度融合。同时,阅读前明确写作目标,也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结构安排、语言风格、人物描写等细节,为写作储备“弹药”。任务链条的构建使学生认识到阅读不仅是“看懂”,更是“用上”。

2.2 强化写前准备活动,实现写作策略的前置训练

很多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是因为缺乏对素材的提炼和组织能力。教师可通过设计“写前训练”活动,引导学生整理阅读积累。如在学习《凡卡》后,开展“情绪变化图绘制”“人物语言摘录”“关键情节排序”等活动,帮助学生将文本内容结构化、情绪化、视觉化,为写作提供多维支撑。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金字塔结构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将散乱的信息条理化,从而降低写作门槛、提升逻辑表达。通过这些写前准备,学生能有效激活阅读积累,使其在写作中自然流淌,而非生硬拼贴。

三、拓展阅读积累渠道,构建立体化写作素材库

3.1 利用生活阅读与实践写作的融合促进深度表达

阅读不应只局限于教材与名著,生活中的“阅读场”同样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教师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文字,如餐厅菜单、快递单、交通标识、广告语等,通过识别、分析和模仿,积累多样化语言风格。同时组织“生活采风”活动,如观察校园植物变化、记录家庭节日活动、采访社区老人等,引导学生将所见所闻内化为写作素材。例如有学生在参观“敬老院”后,写出感人至深的《奶奶的手》,内容源自生活,情感真挚动人。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增强了语言实践性,使写作内容更真实、更有感染力。

3.2 建立个人素材库,促进长期阅读成果的系统归纳

学生的阅读积累往往零散、不成体系,教师应引导其建立个人素材库进行系统管理。素材库可分为“好词好句积累”“写作开头/结尾集锦”“人物描写宝典”“写作金句榜单”等板块,每次阅读后由学生自主归类、抄录并加注点评。在素材积累过程中,教师可定期组织“素材分享会”,让学生交流使用心得,如“哪个金句在作文中得了高分”“哪种描写方法更受欢迎”等,提升素材使用的目的性和效率性。素材库既是积累的仓库,也是写作的“百宝箱”,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不再手足无措,而能迅速调用积累,实现内容与表达的深度嫁接。

总结:阅读与写作并非孤立的学习过程,而是语文学习中“输入”与“输出”的双轮驱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写作教学应注重挖掘阅读积累的转化潜能,从主题内容、语言形式、教学实践到生活阅读四个维度构建完整的策略体系。通过强化关联机制、设计任务链条、拓展素材来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水平,更有助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的引导、课堂的设计、学生的参与三者合力,将阅读变为写作的沃土,让语言之花在文字中自由绽放。

参考文献

[1]韩晓晴. 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段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策略探究——以人教版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5, (08): 109-111.

[2]徐呈进.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机融合 [J]. 学苑教育, 2023, (31): 13-15.

[3]孙云婷. 从知识积累到生活体验——体验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3, (07): 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