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对促进青少年体育素养形成的研究
廖勇宏
紫金县九和中心小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400
一、研究目的
(一)提高学生体育素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校园足球运动的系统性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在带球突破、战术配合等训练中实现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还能在足球竞赛的开展中锻炼快速决策、空间感知等思维能力。同时,在足球运动中的训练、比赛以及讨论等环节中,学生不但能够树立对“输”与“赢”的正确态度,还能在与其他人的配合中,逐步建立起团队责任感、沟通信任感以及规则意识。
(二)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在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样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教师以校园足球运动作为切入点,通过给学生讲解足球知识、规则与技巧,可以让学生在足球知识的学习中,既能系统了解从古代蹴鞠到现代足球的千年发展历史,认识贝利、马拉多纳等传奇运动员的奋斗故事,也能通过运球绕杆、传球配合、射门演练等基础技能训练,结合 5v5 战术对抗赛等实践活动,切身感受足球运动的协作魅力与竞技乐趣。不但如此,学生在足球运动的参与中,也会获得更多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三)丰富教师体育教学形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样化体育运动形式的开展既是稀客表中的内容,也是体育教师使教学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而在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系统性观察,从多维度获取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反馈,从而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体育学习情况,并以足球运动为契机,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与训练强度,通过引入分层教学策略、设计游戏化教学手段等方式,构建具有梯度性和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化学习需要。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在进行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现阶段小学体育足球教学现状进行了解。在问卷设计中,教师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了解小学高年级的师生,对于现阶段体育教学中足球教学以及体育素养的认识。
(二)实证研究法
教师首先要根据问卷调查出的结果,设计足球教学的课程,在设计方案中采用多种促进学生参与程度的方法。接着教师还要对做出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的验证,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要求,采用最适合本年级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中的参与程度。
(三)经验总结法
根据教学方案在足球教学中的效果,课题研究者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在小学足球课程中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参与方法,以及对出现问题的改进措施,为进行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三、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结果
通过校园足球运动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明显提高。但随着足球运动的持续开展,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持。这其中既包括活动形式的因素,也与教师本身教学素养有关。
(二)问题分析
1. 校园足球运动形式单一
在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成果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尽管足球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形式却显得较为单一。为了保障学生的参与性,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比赛或者基本的足球技能训练,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这种单一的运动形式不仅容易导致学生参与兴趣的下降,还可能限制了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接下来的足球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注重运动形式的创新和多样化,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其体育素养的提升。
2. 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校园足球活动中,涉及到的参与学生数量多。因此对教师的管理能力与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教师缺乏足球专项教学的系统培训,导致教学实践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在足球运动中的问题难以得到教师的及时解决。此外,在校园足球活动的安排上,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做好教学协调以及对学生体育学情的调查,出现活动安排不合理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足球运动的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体育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3. 缺乏教师的及时反馈
在足球运动中,学生运动成果的评判不仅仅是胜负之分,更多的还是体现在技能的提升、团队协作的加强,以及个人体育精神的展现上。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教师忽视了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导致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后,对于自己的表现、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协作中的不足等方面,往往缺乏明确的认识。这种反馈的缺失不仅影响了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积极性,还可能使其在体育素养的提升上陷入迷茫。因此,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体育素养发展,教师需要在足球运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融入趣味化足球游戏
针对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参与性不高的问题,教师应当认识到,想要让学生们在体育足球运动中玩得开心,得先让他们对足球感兴趣。通过对学生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参与程度观察,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对足球规则还不太懂,这就要求老师从最基础的开始教。这就需要体育老师设计一些简单不耗时的足球游戏,让学生们在游戏中找到足球的乐趣。比如教学生们颠球的时候,学生们需要放松身体和关节,用小碎步来运球。所以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的重点是让学生们身体放松。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练习时玩闯关游戏,先从短距离运球开始,过了简单的关卡后,再挑战更长距离、有障碍的运球关卡。这样学生们就会对足球感兴趣,好奇心和挑战欲也会被激发出来,还能在玩闯关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一些技巧。
(二)进行适当的竞争内容提高教学有效性
足球运动是一项对参与者身体素质的全面性考验,它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速度、耐力和敏捷性,还要求他们拥有出色的技术、战术理解和团队协作能力。这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足球技能和规则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对抗比赛。比赛开始前,教师应依据实际的教学时间和场地条件,对规则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能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比赛。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学生过往的训练表现,合理安排分组,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比赛,从而在足球运动中实现自我锻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实战中学习如何运用所学的足球技巧,提高比赛中的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终达到提升个人和团队整体水平的目的。
(三)结合课堂理论知识教学
在校园足球运动开展中,有时活动的开展不够顺利,主要是因为一些学生对足球比赛的规则与一些战术了解不深。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后续活动的效果,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足球理论知识的普及。例如,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使足球理论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经典足球比赛的分析,展示战术板推演过程,结合动画分解跑位路线。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足球知识,使他们在足球运动中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也能持续提升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在足球运动中实现身心的锻炼。
(四)处理好对学生的足球运动参与评价
为做好对学生活动参与的反馈在学生们完成足球活动之后,教师需要对整个游戏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每位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全面而恰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程对于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足球运动中的不足之处至关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在后续的改进过程中拥有更加明确的方向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表扬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色的方面,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所在,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们经常出现的失误进行深入的问题分析,指出具体的不足之处,以便学生在未来的游戏中以及课堂练习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在评价学生时,教师应始终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与学生自身过去的表现进行纵向对比,来肯定他们的进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参与足球运动的自信心。
(五)加强对教师足球专业知识的培养
为了提高校园足球运动中教师的组织能力,以及教师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学校应建立长效的教师足球专业能力发展机制,从而以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发展。一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教师情况进行强化培养。对于非足球专项出身的教师,重点开展足球基础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组织管理能力上的培养,使教师能够结合小学各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有效安排足球运动活动流程,为校园足球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校园足球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分析,不难看出虽然其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能够从身心发展方面都产生积极作用,但在开展形式以及评价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也要从这些方面进行调整,以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进一步提升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国栋 . 以足球游戏为导向 助力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基于数据实证的小学低年级足球课堂教学实践 [J]. 新体育 ,2022(08):58-61.
[2] 沈泉 . 将足球游戏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路径 [J]. 小学生( 下旬刊 ),2022(0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