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创建“大拇指”文化,点亮赞美之灯

作者

姚萍

江阴高新区山观实验小学

摘要:大拇指”文化是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一种班级文化,能够起到熏陶、引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让学生在浓浓的沉浸式体验中根植赞美的意识,学会赞美的方法,落实赞美的言行,享受赞美的乐趣,彰显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大拇指文化 赞美 浸润 指引 助推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得到赞美。”的确,赞美有着不可小觑的神奇力量,它不仅能给人送去温暖和喜悦,带来需要的满足,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还能激发人们内在的潜力。赞美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可以增强人际关系,提高人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大拇指”文化是根据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一种班级文化,能够起到熏陶、引领、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让学生在浓浓的沉浸式体验中根植赞美的意识,学会赞美的方法,落实赞美的言行,享受赞美的乐趣,彰显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

一、环境文化浸润,根植赞美意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是对学生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一个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协调的育人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教室门口的放置“班牌”:上面有中队名、班徽、班级口号为以及每月会展示班级评选出的三位“礼仪之星”,再加上一张班级全家福,俨然是一张最靓丽的班级名片。

班级后墙的彩色板报除了根据每月主题设置的内容,专门开辟出一个专栏,贴上“最美点赞树”,上面贴上每月评选出的“点赞小达人”照片。

心愿墙布置在教室两侧的一面墙壁,上面是学生的心得体会,用便利贴撰写,张贴,内容可以是:想夸夸谁,或者受到别人夸赞时自己的心情。

教室另一侧的墙壁布置关于赞美的名言格言,可以是学生网上搜集,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比如:赞美是美德的影子;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赞美别人的同时就是在展现更好的自己;赞美要与真诚为伴等等。

二、制度文化指引,落实赞美行动

重视班级环境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还要积极营造班集体的软环境,其中文化标识和班级制度建设是最主要的载体。班名、班徽、班级口号等的设计和编写,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油然而生一种使命感和归属感。例如,“大拇指中队”的队名就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寓意着每一个队员都是积极阳光的存在。班徽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班级口号为“动动大拇指,点亮你我他”,号召同学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赞美别人的同时也在展示着更好的自己。

班级制度框架分为以小队为主的组织管理形式。班级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出大队长和小队长,大队长负责组织管理,小队长负责记录,采取积分的形式进行小组竞争。班规的制定是在队员们积极讨论下,反复商榷最后定稿,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每个学生都能伸出大拇指,争当点赞小达人。有了这些制度文化的加持,逐步引导学生落实赞美行动就水到渠成了。

(一)伸出大拇指,叩开赞美之门:利用班会课首先让学生讲讲从生活中或者书本上学到的关于朝别人伸手指的意义.其次进行充分讨论:在模拟的情境中谈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伸出大拇指,让赞美之声点亮美好生活。

(二)善于发现,学会赞美:究竟夸什么呢?刚开始学生可能在意于外在的显而易见的方面,如穿的衣服鞋子款式好看、背的书包图案别致、带的水杯颜色漂亮等等。慢慢地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内在地一些方面,比如:同学的行为、课堂的表现、处理矛盾的方式等等。

(三)试试这样说,赞美要真诚: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赞美的语言会比较笼统,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在赞美时要说出具体好在哪里,老师也要经常用夸赞的方式来进行示范和引领:如你今天的课堂表现非常好,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举了5次手,回答问题声音也很响亮;你真是个小绅士,同学碰落了你的书本,你能微笑着说没关系等等。

三、活动文化助推,享受赞美之乐

游戏活动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方式,在学生品德的培养的过程中,起着催化推动作用,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以下活动:

夸夸“棋”谈:这是一款自制棋类游戏,玩法与飞行棋相似,采用掷色子看点数走棋,棋盘中设计一定的关卡任务,如:10秒之内说出对手的两个优点;15秒说出某老师的两个优点;30秒说出当天发生在教室的最暖心的两件事等等,完成任务的按点数继续前行,完不成任务的则倒退几格,最先到达终点的为优胜。小组内初赛,对局胜利者可以积一分,按照积分的高低评选出小组内的“棋谈”高手,小组胜出的再次进行对决,最后决出班级“棋谈”高手。

一“赞”到底:活动前每个学生会收到一张“集赞铜卡”,每一次对同学老师竖起大拇指说一句赞美的话并得到回应的或者被同学老师真诚赞美过一次亦或者在校级活动中得到奖项的就能刻一个大拇指印章(事由由各个小队长进行记录),集满30个印章就能升级为“点赞银卡”,以此类推,银卡升级为金卡,金卡升级为钻石卡。

赞美“好声音”:在教室一侧的墙壁上开辟出一处“心愿墙”,同学们可以用便利贴写上想对别人说的夸奖的话,或者想对夸奖自己之人说的话,张贴在此处,每周班会课上都会抽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分享,评选出最美赞语。

最美“点赞树”:在板报上开辟一栏,贴上装扮漂亮的“点赞树”,在以上活动中胜出的学生就能将自己靓照贴在点赞树上,一月一评选更换,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反思与感悟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改变。只有学生形成真正的内驱力,才能内化为一种习惯,提升为一种品格。如何将有形的“外推力”转化为无形的“内驱力”,是我们要不断思考的另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薄梅.学校育人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22):107-108.DOI:10.16871/j.cnki.kjwha.2019.08.047.

[2]黄利.班级文化创建的思路与途径——以广州为例[J].班主任,2018(09):5-9.

[3]吴淑英.一步一脚印 争做闪亮星——例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维度[J].小学生(下旬刊),2022(1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