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音乐与舞蹈” 模块教学研究
刘婷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517200
有别于传统的素养概念,当前形势下,核心素养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关注学生品质、能力培养。在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下,核心素养的构成愈加丰富,其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是主要部分。根据当前教育现状来看,部分高中音乐课程内容设置存在不足,忽视了对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关注。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处于身心发育的完善阶段,情绪以及相关能力进入稳定阶段,开始关注精神追求。此时,高中音乐教师应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设置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满足学生日渐高涨的知识需求,丰富学生的精神文明世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释放情绪、缓解压力。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 音乐与舞蹈" 模块教学的意义
近些年来,核心素养一词的出现,中小学阶段各类学科开始谈论核心素养。当前,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不丰富,在音乐教育学中探讨核心素养,丰富了关于音乐素养相关研究,为高中音乐教师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一定帮助。音乐与舞蹈完善的课程设计,能够凸显教学的实践品格,是实施美育教育重要载体,符合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核心素养下,普通高中关注音乐与舞蹈模块,能够促进音乐与舞蹈模块实现双重育人的作用 [1]。此外,核心素养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学习能力,学生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增强艺术表现能力。将音乐与舞蹈、核心素养有效结合,能够丰富教师的专业技能,解决该课程一直处于边缘化的问题,促进音乐与舞蹈模块的落实。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 音乐与舞蹈" 模块教学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
教师应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丰富课堂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精神。审美感知能力是音乐与舞蹈课程培养的重中之重,能够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是终其一生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传统课堂上缺少的趣味性、互动性,为学生打造沉浸式课堂体验,让学生在上课中体验不同的艺术表演,增强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培养其艺术鉴赏力。教师可利用音频可视化工具为学生展现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增强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的理解,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以花城版音乐教材《黄河》为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利用 VR 设备进行教学。在舞蹈编创环节,学生可利用 AI 动作辅助功能感受舞蹈动作的流畅性,以骨骼动画不断磨合自身舞蹈动作,不断改进、调整肢体角度和力度,感受舞蹈的表现力。VR 设备还能帮助学生增强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感知能力。此外,在编创环节,教师可收集播放各类资料,鼓励学生自主寻找编创,为学生编创提供新思路,提升学生的舞台适应能力和表现力。
(二)深挖经典作品,助力学生文化理解
高中音乐教师应明确,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就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大量的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为学生文化理解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音乐教师在设置课程内容时,首先应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作品背后的故事,结合历史文献等参考资料,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流派的音乐、舞蹈演艺形式,寻找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加精准的理解作品内涵、作品精神[2]。例如,在学习花城版教材《丝路花雨》时,其中,反弹琵琶舞蹈选段可以与莫高窟壁画进行联系,通过展示壁画原作,帮助学生明确二者之间的关联。此外,为丰富舞蹈表演,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琵琶道具,丰富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以丝绸之路为主题,以丰富的舞蹈道具进行舞蹈编创,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开展编创活动,增强学生艺术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舞蹈艺术观,教师也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中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合理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在开展编创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专业能力,在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作品创意,丰富编程过程中的个性化表达。在设置岭南文化主题编创教学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梳理岭南文化关键元素,对传统动作进行现代化改编,例如,将越剧中的元首与现代舞结合。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等软件重组传统音乐旋律。在作品呈现阶段,学生应突出音乐素材的电子化处理结合全息投影技术,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为提高编创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构建科学的考评标准主要以动作创新、文化契合以及情绪感染力三方面为主,帮助学生建立独特的艺术视角,在考试中体现文化理解的深度,灵活应对即兴题目。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教师应给予音乐与舞蹈足够的重视,立足教育实际情况,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该课程立德树人的价值。要想切实提高音乐与舞蹈模块的重视程度,高中音乐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高中音乐教师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深挖经典作品的形式,助力学生文化理解,积极开展编创活动,增强学生艺术表现力。此外,教师应合理利用教学设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探索特色教学之路,发挥音乐与舞蹈的美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思彤 . 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方法 [J]. 剧影月报 ,2023,(05):126-127.
[2] 李施璇 . 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教学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J]. 教育观察 ,2021,10(07):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