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作者

孙方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初级中学 311215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方面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模式,积极寻求具有革新性的教学举措,进而更好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非常重要,教师要通过课程主题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应对挫折,认识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对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深刻理解课程的内容与教学标准、教学目的以及教学任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如直接灌输的方式,将课本内容、相关案例或者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向学生进行讲解,却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

(二)教学中缺少互动

教师在课堂中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和学生进行互动,缺乏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教师的专业素养还有待提升,教师对日常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生在课堂中吸收知识也只是表面,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了知识,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没有发现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乐趣。教师没有把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融入到教学中,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二、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课堂互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些必背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到枯燥乏味,降低了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所以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在教学方式上予以改进,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为此,教学方式一定要注重多元化,要采取不同的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教学的新鲜感。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图文视频的优势,展开直观化的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将课本上枯燥且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地予以展示,还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把握程度。除此之外,辩论会、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都能很好地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氛围当中,真正体会到这门课程学习的乐趣。在教学方面,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

(二)宣传道德法治,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向学生讲述与祖国发展相关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政治道德素养的主要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搜集相关的材料,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相关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从主人公的角度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律基础与核心素养。以“富强与创新”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在此过程中向班级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以下学习任务:请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任务探究,同时借助网络、相关书籍等其他途径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前的生活情况。布置该学习任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在正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各学习小组逐一上交相关的统计资料与总结。随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此联系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感受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差异,理解改革开放政策的重大作用与意义,并能够在学习本课内容的过程中形成坚决维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观念。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升华课堂主题,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处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会如何为国家、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促使学生可以将自己在本堂课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

(三)开展实践教学

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逐渐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往的课堂授课法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下的实践教学需要,而为保证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先进化、学生实践活动的高效化,就需要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期间综合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及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创建配套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可充分感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趣味性,给予其自由探索的机会,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实践能力。在开展实践活动期间,教师需要掌握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尽量设计符合其实际生活的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可将法律作为活动主题,基于此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正式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动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引导其通过各类途径、渠道查找可保护自身安全的法律条文,使得学生可认识到法律对保护学生安全的重要作用,有效加深其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在此活动中可利用图书馆借阅书籍、使用网络搜索引擎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及感悟,使得学生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凸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

结束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深层次解读新课标的教育目标及要求,基于学生兴趣、能力及发展差异,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趣味性、多样化的教学氛围,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还能充分保障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静.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0):123-124.

[2]潘自佑.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