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双减”背景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方法
曹超文 夏利军
清水县郭川镇青莲附中
现阶段,双减政策的提出,使得中学数学教师有了新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更是成为了重中之重。所以需要数学教师结合具体教学任务,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率、低压力和趣味性的数学学习。
一、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作业属于双减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可以将作业布置到课堂上,从而起到及时锻炼与巩固提升的效果[1]。例如:在学习完有关“直角坐标系”的内容时,教师便可把班级内的座位设置成横纵坐标,随后将某个学生设置为(0,0)点,带领学生们开展课堂上的游戏活动,要求他们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增强他们对本课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创设适宜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也可以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解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时,教师便可利用铅笔、直尺等生活物品进行讲解,在黑板上为学生们演示这些生活物品平移的过程与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知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扮演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演示平移现象,比如让学生站成一排扮演小火车,通过模仿火车平移来了解本课知识。
三、设计课堂作业任务,引导学生高效练习
信息技术的利用,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抽象化思维。例如:在讲解有关“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时,教师便可把本堂课的重难点制作成简短的微课,随后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来,这样可以有效保持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也可以在微课中直观展示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原理,从而增强学生理解与抽象思维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当中,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能够为初中生高效学习数学知识以及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提供有效帮助,促进中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金.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方法研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42):35-37.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号TS〔2023〕GH245)的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