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彰显初中化学德育价值的策略
陈海亮
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马圩镇斌山中学 526643
引言
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树人”与“立德”的重要性,将德育作为人才培育的重点。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德育内容单一,与学科知识结合不足,德育教育方式机械等问题,影响了德育的效果。“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针对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探寻有效解决策略,更好的彰显德育价值,凸显化学学科独有的育人功能。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研究。
一、围绕知识讲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是思维方式与思维方法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知行合一的前提,也是德育教育的基础。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学科知识中蕴藏着多样的唯物辩证主义思想。为彰显化学德育价值,教师应首先深入学科知识,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推动学生世界观的发展。
例如学习《燃料与二氧化碳》一部分知识时,该部分内容涉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物质的性质和特征,这两种物质在生活中均有着广泛运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借助相关性质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碳的氧化物对人们的利和弊。这样的思考性问题驱动性强,能够推动学生主动深入教学内容,在不断探索中发现,一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可燃性,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燃料;但也是一种有毒的气体,需要科学利用,意识到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应当从多角度认知事物,做出理性判断。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入相关新闻报道,如近年全国各地最高气温均超过 40,这一现象与赤道地区频发的拉尼娜现象关系密切;从1993 年开始,在从未出现过植物生命迹象的珠穆朗玛峰上,逐渐诞生出了绿色的植物。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原因。有的学生认为这只是大自然的奇观;也有的学生认为拉尼娜现象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是不利的,而珠峰出现绿色的植物是一件积极的事情。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本课所学知识出发分析这几则新闻报道,意识到它们都在反映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在利用二氧化碳的同时,也应主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树立了牢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二、关注生活实际,开展责任教育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德育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化学知识为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现今生活的方方面面均离不开化学。教师可从生活实际入手,选取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开展社会责任教育。
学习《常见的酸、碱、盐》一单元时,该单元引入了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中和反应,课堂上,教师可选取溶液酸碱性质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为什么夏季被蚊子叮咬后,涂肥皂水、花露水等方式能够缓解痛痒?”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学生能够积极调动自身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进行探究,并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意识到能够从酸碱性质方面进行解答。经过资料搜集,学生发现肥皂水、花露水等物质均为碱性,而蚊子叮咬后能使人感到痛痒的物质为酸性的蚁酸,酸与碱的结合缓解了痛痒感。教学结束后,教师也可提出追加问题,引导学生从物质酸碱性质出发,探寻更多能够缓解蚊子叮咬后痛痒感的物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切实意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形成了社会责任。
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化学史、化学家故事进行渗透,深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学习《常见的酸、碱、盐》一单元时,教师还可引入 “侯氏制碱法”的故事: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侯德榜早年在美国学习,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受到美国许多著名企业的邀请。但侯德榜一心报国,回国后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发明了新的制碱工艺,打破了外国的垄断。同时优化制碱流程,降低了制碱成本,为我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这样的化学家事例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化学报国的重要作用,树立主动学习化学知识,报效祖国的意识。
三、运用化学实验,融入绿色理念
绿色化学是指减少化学生产操作中危险有害物质的使用、生成的理念,与新时代我国绿色发展观念相契合,是初中化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实验作为初中化学阶段最具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能够有效融入绿色理念,点燃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降低实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一部分知识时,教材给出了运用红磷探究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验方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红磷点燃过程中极易出现白眼。教师可以适时进行介绍:白烟中含有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空气污染,并鼓励学生分组探究,积极改进实验操作。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学生能够充分思考、探究、合作,想到了避免人工点燃红磷和充分收集点燃后的白烟两条解决途径。教师可为小组学生提供相应实验器具,使其亲身操作践行,使环保教育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有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结
综上所述,化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研究内容广泛,有着多样融合德育的支点。“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应意识到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围绕知识讲解,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关注生活实际,开展责任教育、运用化学实验,融入绿色理念等策略,实现化学知识和德育的有机融合,并以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方式传递德育理念,提高化学学科德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周盼盼 , 刘成国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初中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酸和碱”的复习教学为例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4,(32):57-61.
[2] 刘振中. 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优化路径——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引领:初中化学》[J]. 化学工程, 2024,52 (08):107.
[3] 包慧 . 刍议“立学课堂”下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 [J]. 中学课程辅导 , 2024,(11):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