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发挥微课优势,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作者

鲁孝珍

山东省泰安第二中学

目前正在以教育现代化为战略目标进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旨在于通过构建更具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网络环境下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更多可用的优质教学资料和新颖的教学技术,新媒体时代也随之来临,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工具不仅具有娱乐化功能,还能够合理应用在教育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的创新。在这种形势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中也要积极引入信息元素,借助教育信息化赋能课堂教学催生出更新颖、更科学、更高效的化学教学模式。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微课视频作为教学工具,具有可视化、内容精炼的优势,不仅可以利用其“微”的特点达成教育减负的目的,还能够应用其易于储存、便于传播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自主学习,且微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它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

一、课前准备环节:预习与准备,引导自主学习

从以往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来看,虽然教师会布置下预习任务,但由于缺少预习指导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为薄弱,他们的预习都过于形式化,没有实质性的自学效果。而微课可以将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将化学课程内容中的一些微观现象、实验操作进行形象化展示,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准备环节,配以详细的预习指导和问题设置,辅助学生的自主预习。

例如:在教学“离子反应”这课时,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提供微课视频作为预习材料,视频内容涵盖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演示,且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后,视频最后还配有预习内容总结的学案资料,让学生能够结合问题对“离子反应”这一抽象且复杂的化学概念形成初步的认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率调节视频观看进度,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暂停和回放的节点,判断并总结出教学重难点。

二、课中教学环节:互动与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因微课的时长和容量都更为精炼,符合高中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长,将此应用在重难点教学中具有突出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将微课应用在剖析重难点问题中,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形式为学生解疑释惑,使之能够解决困惑,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概念。在课中教学环节,教师要借助微课创设互动与探究环节,并依托微课中的动画、图表和实验视频等直观、形象的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仍以“离子反应”这课为例,在课堂伊始环节教师要创设微观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微课中的高清视频和图像,展示离子反应的微观世界,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化学反应的奇妙场景中,使他们可以依托具象思维理解这些原本抽象的知识概念,由此来引发学生的交流讨论。然后带领学生观看动画模拟出的离子反应动态变化,理解电荷是如何守恒的,并根据图表信息,辨别各种反应的特点。

三、课后复习环节:巩固与延伸,助力有效复习

复习课本身就是对知识进行综合性阶段复习,是在学生已掌握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在知识板块的联结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他们的迁移运用。相较于传统复习来说,微课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且便捷的自主复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需要的知识模块进行针对性复习,还可以从拓展性的微课视频中获得延伸学习。

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反馈以及测试成绩等信息,识别出每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供的复习微课有着不同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能够选择相应的专题微课进行针对性复习。此外,微课内容的设计还可以链接外部的学习资源和网站,通过拓展延伸一些关于化学应用的科学前沿新闻,让学生形成应用意识与探究精神。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育便是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个新话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基础的硬件条件如网络接入水平、多媒体终端设备等,这给信息技术于学校教育中的推进做好了铺垫,且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图像处理、语言识别等功能,都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极大便利。微课具有主题突出、容量适中、时长合理的优势,将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够优化教学节奏,有效提升学习效果。由此出发,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将微课用于课前准备、课中教学、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微课便捷性、针对性等优势,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真言 . 论如何通过微课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J]. 试题与研究 ,2023,(08):94-96.

[2] 黄维 .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J]. 科幻画报 ,2022,(12):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