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策略研究
江宏伟
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23001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编程能力成为中职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中职计算机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对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策略展开研究,分析当前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中职学生编程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编程能力;教学策略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编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提升学生编程能力对其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目前中职计算机编程教学面临诸多挑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因此,深入研究提升中职学生编程能力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计算机编程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差异大
中职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编程毫无概念,而少数学生可能有一定的编程基础。这种差异给统一教学带来困难,教师难以确定教学起点和进度,导致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觉得学习内容缺乏挑战性。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中职计算机编程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编程知识和语法规则,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在实际编程时,往往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课程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中职计算机编程课程内容更新较慢,部分教材中的案例和项目陈旧,与当前行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此外,课程内容对编程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关键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实践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对学生实践过程的指导不够细致,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意义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编程能力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道路。当下,众多行业对编程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掌握编程技能的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具竞争力,可从事软件开发、网站设计、数据分析等工作,拓宽了职业选择范围,提升了就业质量与薪资水平。
在个人能力培养方面,编程学习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编程过程要求学生将复杂问题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并通过编写代码解决,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让他们学会有条不紊地思考和处理问题。
编程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编程实践中,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程序和应用,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注入创新动力,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
三、提升中职学生编程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学生分层:在课程开始前,通过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基础层学生主要是对编程零基础或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层学生有一定基础,拓展层学生基础较好且对编程有浓厚兴趣。
目标分层:根据学生分层情况,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层学生的目标是掌握编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语法,能够编写简单的程序;提高层学生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编程技能,能够解决一些复杂的编程问题;拓展层学生则侧重于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项目。
教学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基础层学生,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学方法以直观演示和模仿练习为主;提高层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层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项目和前沿的编程技术,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项目驱动教学法:将编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项目,以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知识和技能。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
游戏化教学法:将编程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编程。例如,使用编程软件制作简单的小游戏,如“猜数字”“贪吃蛇”等,学生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语法。游戏化教学法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情境教学法:创设与编程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应用编程知识。例如,在讲解数据库编程时,可以创设“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学习数据库的设计、查询和更新等操作。情境教学法能够使抽象的编程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课程内容,对接行业实际需求
更新课程内容: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编程技术和应用案例引入教学中。例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在课程中增加Python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内容,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简单案例。同时,淘汰一些陈旧的案例和项目,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强化编程思维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包括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思维。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代码和调试程序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编程算法时,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增加跨学科内容:编程与多个学科领域密切相关,在课程内容中增加跨学科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在编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知识,设计一些跨学科的项目,如物理实验数据处理程序、数学建模程序等。
(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编程技能
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学校加大对计算机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践教学设备,确保设备的数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同时,建立在线编程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进行编程实践的机会。
优化实践教学指导: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力度,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建立多元化实践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实践评价机制,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实践过程、实践成果、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例如,在学生完成一个编程项目后,教师对项目的功能、代码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同时小组内成员之间进行互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升中职学生的编程能力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中职计算机编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编程能力的策略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22(8):45-49.
[2]王丽.基于项目驱动的中职计算机编程教学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3(12):56-59.
[3]张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编程思维的方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5):72-76.
江宏伟
1988年7月,男,汉,安徽合肥,本科,讲师,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