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小修作业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
王智
辽河油田公司辽河工程技术分公司 辽宁省盘锦市
一、引言
井下小修作业对保障油田油气井稳定生产至关重要,其作业质量直接影响油气井使用寿命与油田整体开发效益。辽河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稠油开采基地,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地层条件多样,对小修作业技术要求与施工质量标准极高。然而,实际作业中,因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地层条件复杂等因素,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制约油田高效开发与安全生产。
本研究通过对辽河工程技术处的深入调研,结合实际作业数据,全面总结井下小修作业常见质量问题,深入分析成因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这有助于提高辽河油田小修作业施工质量,降低返工率,减少经济损失,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与油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井下小修作业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成因分析
2.1 井口装置安装不规范
井口密封不严会导致井口出现渗漏或刺漏现象,不仅造成原油浪费,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而法兰螺栓扭矩不足或分布不均,会引发井口倾斜,影响后续作业顺利进行,同时也可能对井口设备造成损坏。操作不规范是导致井口装置安装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安装井口装置,在密封垫片选型上存在错误,未能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垫片。此外,工具使用不当,安装过程中未使用扭矩扳手校准螺栓力矩,导致螺栓紧固程度不一致,无法满足井口密封和稳定性要求。
2.2 管柱失效
油管螺纹磨损或腐蚀导致脱扣,使管柱连接失效,影响油气输送,严重时可能导致井内事故。管柱弯曲变形造成卡钻事故,增加作业难度和成本,甚至可能导致油井报废。管柱在长期作业过程中,受到交变应力作用,材料逐渐疲劳,强度降低。同时,井筒内存在硫化氢等腐蚀性介质,对管柱造成腐蚀,尤其是在含硫油气井中,腐蚀问题更为严重。此外,操作不当,起下钻速度过快,产生过大冲击载荷,超过管柱承受能力,也会导致管柱损坏。
2.3 封隔器坐封失败
封隔器胶筒未完全膨胀,密封失效,无法实现对目标层段的有效封隔,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坐封位置偏离设计层段,导致封隔效果不佳,无法达到预期作业目的。坐封压力不足,未能提供足够压力使胶筒充分膨胀达到密封要求。胶筒老化,长期使用或储存不当,导致胶筒弹性降低,密封性能下降。此外,井筒条件复杂,井筒内存在沉砂、结垢等问题,阻碍封隔器正常坐封,导致位置偏差。
2.4 洗井不彻底
井筒内残留泥砂、结垢或碎屑,影响后续作业如射孔、酸化等的效果,降低油井产能。洗井液排量不足,无法将井筒内杂质有效带出,导致杂质残留。循环时间过短,不能充分清洗井筒,使部分杂质仍附着在井筒壁上。此外,洗井液性能不达标,对泥砂、结垢等的溶解和携带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洗井要求。
2.5 井控风险
井口压力异常升高,可能引发井喷事故,对人员和设备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硫化氢泄漏引发安全事故,硫化氢具有剧毒,泄漏后会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危害,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监测不到位,未及时监测地层压力变化,无法提前采取有效的降压措施。设备维护不善,防喷器未定期检修,存在故障隐患,关键时刻无法正常工作。此外,应急预案缺失,在突发事故时,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无法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三、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3.1 井口装置安装标准化
严格执行 SY/T5587.5《油田井下作业规程》,使用高精度扭矩扳手校准法兰螺栓力矩,对于 M30 螺栓,推荐扭矩为 800-1000N⋅m 。采用金属缠绕垫片替代传统橡胶垫片,利用金属缠绕垫片的良好密封性能和耐高温、高压特性,提高井口密封性。安装后采用氮气试压,压力值为设计工作压力的 1.5 倍,保压 30 分钟无压降为合格。通过严格的试压检测,确保井口装置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3.2 管柱失效预防技术
选用抗硫油管,如 SM-110S 钢级,提高管柱在含硫化氢环境下的抗腐蚀能力。在含硫化氢井段加装缓蚀剂注入装置,进一步减缓管柱的腐蚀速度。控制起下钻速度,建议 ⩽0.5m/s ,减少管柱冲击载荷。采用井下应力监测系统实时分析管柱受力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3.3 封隔器坐封质量控制
根据封隔器型号调整坐封压力,如 Y341 封隔器推荐坐封压力为15-18MPa。采用伽马测井定位坐封层位,误差控制在 ±0.5m 以内,确保封隔器准确坐封在设计层段。定期更换胶筒,建议使用周期 ⩽6 个月,避免因老化导致密封失效。同时,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护胶筒,防止其受到损伤。
3.4 洗井工艺优化
采用低固相无黏土洗井液,黏度控制在 35-40s(马氏漏斗),提高洗井液的携砂能力。添加防膨剂,如 KCl 溶液浓度 3%-5% ,防止地层黏土膨胀,影响洗井效果。洗井排量 ⩾500L/min ,循环时间 ⩾2 倍井筒容积,确保井筒内的杂质被充分清洗带出,提高洗井质量。
3.5 井控风险管控体系
实时监测与预警:安装自动灌浆系统,保持井筒液柱压力平衡,防止因压力失衡引发井喷。配置硫化氢检测仪,报警阈值 10ppm ,实现数据远程传输,以便及时发现硫化氢泄漏,采取相应的措施。每季度开展井控演练,模拟井喷、硫化氢泄漏等场景,通过实战演练提升作业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突发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
四、案例分析
4.1 案例1 :曙井管柱脱扣事故
2023 年 8 月,曙井小修作业中油管螺纹脱扣,导致返工 48 小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工期延误。油管螺纹未涂抹专用密封脂,降低了螺纹之间的密封性和摩擦力。同时,上扣扭矩不足,实测扭矩为600N・m,低于标准值 800N・m,无法保证螺纹连接的可靠性。强制使用APIModified 螺纹密封脂,确保螺纹密封性能。配备数字化扭矩记录仪,精确记录和控制上扣扭矩,保证上扣质量,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2 案例2 :曙井封隔器坐封失败
2024 年 1 月,封隔器坐封后试压失败,密封压力仅 8MPa,远低于设计要求,无法实现对目标层段的有效封隔。井筒沉砂导致坐封位置偏移 1.2m ,封隔器胶筒未完全膨胀,从而无法实现有效密封。增加洗井工序,坐封前采用连续油管冲砂至人工井底,确保井筒清洁,避免沉砂对封隔器坐封的影响。同时,在坐封过程中,加强对坐封位置和压力的监测,确保封隔器准确坐封并达到设计密封要求。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施标准化操作、材料升级及工艺优化等一系列措施,辽河油田小修作业返工率可降低约 35% 。这表明本文提出的预防措施具有显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提升小修作业质量,减少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为进一步提升辽河油田井下小修作业质量,建议持续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加大对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引进与应用,不断优化作业工艺;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加强对作业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吴红华 . 井下小修作业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J]. 化工管理 ,2018(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