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社工”背景下社会治理的路径与展望

作者

罗子昂

河北经贸大学

摘  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大社工”背景下的社会治理。首先论述了我国组建社会工作部的原因,包括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适应社会结构变化、提升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等。接着简述了社会工作部的功能,如统筹协调、资源整合等。然后以社区治理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大社工”背景下实施社会治理的意义和未来前景,指出其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区凝聚力、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得出“大社工”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社工;社会工作部;社会治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社会治理面临着日益复杂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大社工”理念随之而生,强调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广泛参与和深入作用。同时,我国组建社会工作部,进一步凸显了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视,更好地回应群众多层次、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新需求。

“大社工”概念的提出强调了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即社会工作者既要承担和做好专业性强的工作,也要善于在专业性不强但需要专业干预的工作中,找到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点,以改善现有的社会服务工作,凸显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大社工”也强调了社会工作的综合性,即社会工作者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二、我国组建社会工作部的原因

(一)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强化社会工作的党建引领是实现其保护社会困难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提升人民幸福感目标的关键,这与党的宗旨高度一致。中央社会工作部全面统筹推进了包括人民信访、人民建议征集、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社会工作政策制定、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建设以及全国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等职能,彰显了党中央对社会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社会工作通过借道党政势能,在治理体系中获取结构性位置,更好地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确保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工作的发展优势。只有深度参与到党建核心引领的治理体系中并积极发挥作用,社会工作才能获得合法性承认,成为国家治理和基层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实现其在保护困难群体、促进公平、提升幸福感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适应社会结构变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严峻,老年人口数量庞大、需求多样,包括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日间照料等。为老年人提供的传统养老服务已不再满足当下的急迫需求。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照顾和全面的服务,以应对社会老龄化的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了流动人口管理、新市民融入、社区建设等一系列新课题。社会工作部的组建可以更好地统筹协调资源,解决这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

(三)提升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

现阶段社会问题的复杂多样迫使社会服务更加专业化。专业化体现在对服务质量的严格把控上,通过建立社工服务标准和社工行业管理方法,确保服务的效果和可持续性。通过提升社会服务专业化水平,能够更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和发展水平。

(四)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

我国社会工作资源丰富,但因职责分散在不同党政部门,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统筹,导致社会工作力量未能有效整合,难以形成合力。新组建的中央社会工作部将通过职责集中和机构整合,建立跨组织、跨部门的治理结构,统筹协调各种社会工作资源,凝心聚力,将体制内外的力量统合在党的引领下,形成系统、科学的治理体系。这一举措旨在解决以往社会治理中部门各自为政、政策衔接不畅、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作为枢纽性机构的社工部协调民政、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三、社会工作部的功能

(一)统筹规划与政策制定

社会工作部需要对社会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涵盖服务领域、服务对象、服务标准等,这就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资源的分配以及政策的可行性,同时,由于社会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所以社会工作部还需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以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工作部还得及时调整政策,以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这就需要对社会趋势进行敏锐的观察和分析。

(二)资源整合与协调调配

社会工作部需对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内的社会资源展开全面的摸底与整合,而这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收集和管理系统;基于资源整合,社会工作部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配,以确保资源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且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和优先级;社会工作部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和机构进行协同合作,以共同推进社会服务的提供,这便需要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和沟通机制。

(三)专业人才培养与管理

社会工作部需要制定涵盖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这就需要与高校、培训机构等开展合作,从而提供多样化的培养途径;社会工作部需建立起人才评价机制,以对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绩效予以评估,这有利于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服务质量;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部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包含薪酬待遇、职业发展机会等。

四、“大社工”背景下以社区治理为切入点的社会治理意义和未来前景

(一)意义

在“大社工”背景下,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承载着强化党的领导、提升治理效能、促进居民参与、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跨部门合作与协调以及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体系等多重意义。

首先,强化党的领导是社区治理的核心。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能够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治理中得到充分发挥,将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社区治理的正确方向和高效运作。

其次,提升治理效能是社区治理的关键。社区治理需要通过党建引领来提升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这包括提高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以及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最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体系是社区治理的终极目标。通过“互联网+社区政务服务”和“互联网+社区商业服务”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快捷办”,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社区管理服务平台。

(二)未来前景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社区治理的未来将更加重视居民的参与和自治。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其参与和自治是社区治理成功的关键。未来的社区治理将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通过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社区治理,明确扶持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法制化与规范化。居民自治的实现,将有助于发挥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功能,实现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然而,社区治理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的跨部门合作机制被建立和完善,这些机制将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通过跨部门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社区治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社区治理的系统性和协同性。

最后,社区治理的未来将更加注重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共建共治共享是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它强调政府、市场、社会和居民之间的合作与共享。未来的社区治理将探索和实践更多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模式,这些模式将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实现社区治理的多元化和综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