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

作者

陈欢

宁夏富民伟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在众多宏伟的工程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备受推崇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复杂性和对技术的严苛要求,施工过程中必须严谨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施工技术,以确保项目的平稳进行和施工品质的持续提升。本文将对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展开详尽的探讨,旨在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概述

断面尺寸小于1米的建筑结构成为大体积混凝土。在其施工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技术来应对由于水化热而产生的内外温差,有效地调控温度应力,以防止裂缝的产生。这类施工的核心在于保持结构的整体连贯性,因此需要进行连续浇筑。然而,由于其庞大的体积,浇筑完成后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显著,从而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在于其厚重的结构、庞大的体积、密集的钢筋分布以及大量的混凝土使用,这使得其施工条件变得复杂,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在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确保结构的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还需要对由温度应力引发的变形和裂缝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预防。

二、大体积混凝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水泥水化热

水泥与水发生反应时会产生热量,这就是所谓的水泥水化热。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所使用的混凝土体积庞大,相应的水泥用量也十分可观,因此水泥水化热所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严重。一旦这些反应产生的热量无法被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上升,进而形成温度差异,也就是温度梯度。这种温度梯度最终会转化为温度应力,一旦这种应力超出了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混凝土便会发生开裂。

(二)外界温度变化

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气温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会进一步加大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导致产生温度应力。这种温差使得混凝土内外温度形成层状分布,导致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额外的应力,进而增加了裂缝出现的可能性。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外界温度偏高,混凝土中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混凝土表面因失水而收缩,最终引发表面裂缝。同时,高温条件还会加速水泥的水化反应,使得混凝土内部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加剧因温度差异引起的裂缝问题。相反,如果在较低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施工,混凝土中的水分不易蒸发,这可能会因水分冻结而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冻胀裂缝。

(三)混凝土自缩

大体积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依赖于其中两成的水分,而剩余的水分则会被外部环境所蒸发。然而,在这一硬化阶段中,水分经常被过度蒸发。一旦蒸发掉的水分超出了预定的范围,就会引发混凝土的自我收缩,进而产生裂缝。此外,温度变化所产生的内部变化同样会加剧这一现象。为了缓解这一问题,施工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自缩也是一项重要信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蒸发和化学反应更为剧烈,因此混凝土自缩现象更为显著。

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优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

为了更有效地维护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我们应通过精心设计的后浇带与伸缩缝,对整体结构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同时,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具体情况,我们需要适当扩大混凝土内部水化热的散热区域,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外温度差异,减少由水化热反应引起的拉伸应力,以此最大程度地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在优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在优化土木建筑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特殊性,合理选择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案。例如,在高层建筑中,可以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分成若干层进行施工,以降低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和温度应力。

(二)材料选择及配比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水泥的用量是相当大的。为了保障施工的质量,施工前必须对水泥进行严格的筛选。这需要我们通过实验的方式,对水泥的水化热反应、强度等关键特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选择辅助材料时,我们应优先选用细砂和碎石,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具有特定功效的添加剂。所有这些材料的具体比例,都应根据设计的强度要求来确定。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配比试验时,如果存在多种配比方案都能满足施工要求,那么在最终确定施工方案时,我们应优先选择使用水泥量较少的混凝土结构方案进行施工。这样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因水泥水化热反应而导致的裂缝风险,从而提升整体的施工质量。

在选择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时,应注重材料的品质和性能。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应选择水化热低、强度高的低热水泥或中热水泥。骨料应选用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碎石或卵石,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还可以添加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减少裂缝的产生。

(三)温度应力控制技术

在进行温度应力控制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和钢筋进行预热,以减少混凝土与模板、钢筋之间的温度差。其次,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振捣强度,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过大的温度应力和变形。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和保温措施,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的产生。

(四)搅拌技术

在搅拌过程中,我们需要精确把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例和搅拌的持续时间,从而保障混凝土混合的均匀与稳定。此外,我们还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条件和气候状况,对混凝土的搅拌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在不同环境下的施工需求。在搅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外加剂,例如缓凝剂和减水剂等,来提升混凝土的工作表现,并有效地降低裂缝产生的风险。

四、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措施

(一)精心选择原材料: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应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同时,选择合适的骨料,如级配良好的碎石和中砂,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并提高密实度。此外,可以掺入优质粉煤灰或矿渣粉等掺合料,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并减少水泥用量。

(二)分层浇筑技术: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严格控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和浇筑时间间隔,以防止出现冷缝。同时,确保每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整体性。

(三)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如使用冷却水或冰块等。同时,加强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以减少内外温差引起的温度应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土木工程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合理选择材料和配比、有效控制温度应力、科学搅拌和浇筑以及做好后期养护工作等措施,可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同时,还应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推动土木工程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子川.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J].四川建材,2023,50(11):99-101.

[2]罗方鑫.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水泥,2023,(10):94-96.

[3]张德华.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实践探讨[J].四川建材,2023,50(07):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