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惠有康
甘肃省庆阳市庆化学校 745100
摘要: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主要指基于以生为本的一种教学模式,即依据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构建科学、高效的地理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其学习质量。鉴于此,本文主要对核心素养下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作为以生为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其主要是经过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相关的情境,以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究中,并促使其深刻感悟到知识。在初中地理的课堂上开展体验式教学,不仅能促使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学习,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关地理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并促进其核心素养发展。
一、创设地理体验情境,培养人地协调观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活动,可经过创设形象、生动的地理情境,让学生调动其眼、口、耳、手等多项感官,深入参与到知识学习与活动探究中,以便于学生在具体的生活体验中,实现知识的感悟与构建,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促使其形成相应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以“气温的变化”的相关内容为例,在具体教学前,教师可播放庆阳初冬的景色,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将“天冷了”作为开头,让学生自由表达天冷了,需要干些什么,有些学生说是添加衣服;有些学生说是多喝热水等等,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气温的变化。然后,教师可将庆阳所处的地理位置、一年四季的气温变化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大家都在做什么活动,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哪些影响。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一说在一日内,最高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一日的气温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也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气温的概念、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设计生活体验问题,培养区域认知力
基于区域认知设计体验问题,是初中地理开展体验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设计有关联、有逻辑的问题,指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其生活体验,以促使学生构建起生活与地理知识存在的关联。在设计体验问题的时候,首先,教师需注重问题的层次性,确保能让学生逐步深入探讨;其次,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要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其思维;最后,注重问题生活性,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以确保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体现相应的实用性。因此,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中,通过设计生活化体验问题,可有效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提高其区域认知力。
以“巴西”的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体验类的问题链,以促进学生的区域认知力发展,具体为:(1)同学们,你们知道巴西位于世界哪里吗?其地理位置对于当地气候有什么影响?(2)巴西当地的地形地貌有什么特点?其对于当地经济、自然资源有什么影响?(3)巴西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4)你们是否了解巴西的足球文化?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巴西当地的文化背景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关系?经过系列问题的设计,可帮助学生深度探讨巴西的经济、文化、地理环境等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地理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设计些生活体验问题,如“假如你们能去巴西,会去哪些景点?原因是什么?”以此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参与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层次了解巴西的相关人文特征与地理环境,而且还能促进其区域认知力发展。
三、组织小组合作,培养综合思维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主要指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经过共同交流、讨论、实践,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帮助学生一起进步。因此,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小组共同探究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综合思维发展,而教师则需在合作过程,细致的观察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以达到合作共赢的教育效果。
以“海陆变迁”的相关内容为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就是板块构造学,即板块在运动过程的方式及其地表形态,结合该知识点,做出如下设计:引导学生通过白纸、课本对实际中板块碰撞时挤压与张裂拉伸的时候,会呈现怎样地表形态,首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两个人将其地理教材平放于桌面,双手均衡用力,进行缓慢碰撞,让学生观察都发现了什么?并推测板块进行碰撞挤压之后,会出现什么?其次,让学生双手拿张白纸,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会发现什么?请推测板块进行张裂与拉伸的时候,会出现什么?通过教材对板块运动进行演示,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与掌握相关地理知识,而且经过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推测,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从而使其综合思维实现良好发展。
四、开展实操活动,培养地理实践力
实操活动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引导学生亲自参与和动手实践,不仅能通过实践验证教材中的重难点、抽象知识,深化其学习印象,增强其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培养学生勤于实践的好习惯,并为其学习地理知识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实践类活动,结合教学内容,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操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并提升其地理实践力。
以“地图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地图,分析图例、比例尺、方向等有关的要素,明确地图的功能和作用,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随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学校的建筑物、方位进行测量,并按照合适的比例,绘制一张校园的平面图,小组之间互相展示与交流。在实践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对校园的建筑、数据进行测量,还需依据一定的比例,将学校的平面图展示到地图上,做好图例,让人能够直观的看到校园的平面布局。通过实践活动,这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能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精准掌握地图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地理体验式教学,可促使学生经过亲身体验,提升其实践水平,并增强学生学习与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地理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地理体验情境、设计生活体验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实操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学习与交流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鹏.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06):32-34.
[2]陆健.浅析体验式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J].智力,2021,(0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