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姚飞
响水县南河中心小学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224633
摘要:本文聚焦于基于 “项目式学习” 的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阐述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少年闰土》为载体,详细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创设情境、确定项目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探究、展示成果与多元评价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能力等,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范例,助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传统教学方式逐渐面临挑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践与探究的教学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它有助于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力。《少年闰土》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与语言知识。以其为例开展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能够深入探索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项目式学习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过程,提高其语文综合素养,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理论阐释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与特点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围绕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或挑战展开学习活动。其内涵在于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并最终产出成果。它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情境性,将学习置于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如学习《少年闰土》时可创设乡村生活情境,使学生更易理解课文情感;问题驱动性,以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像针对闰土的形象提出 “闰土为什么有那么多新奇的经历” 等问题;跨学科性,在学习语文课文同时融合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如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或绘制闰土形象;协作性,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共同探讨、分工协作,培养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成果导向性,以项目成果如报告、表演等展示学习成效,提升学生成就感与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学引入项目式学习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引入项目式学习具有多方面重要意义。从知识技能层面看,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语文知识,如在《少年闰土》学习中,通过项目实践强化对字词、语句、篇章结构的掌握,同时提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技能。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学生在项目探究中思考闰土性格形成原因,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情感态度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以趣味项目如排演《少年闰土》课本剧,让学生积极投入语文学习,培养其热爱语文、热爱文学的情感。从综合素质提升角度,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习进度,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二、《少年闰土》项目式学习教学目标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上,学生要扎实掌握《少年闰土》中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如 “无端”“如许” 等的含义与用法,熟练背诵文中精彩段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包括闰土的人物形象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如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等。技能目标方面,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提升写作能力,模仿课文描写手法进行人物描写创作;增强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利地复述课文故事、阐述自己对人物与情节的理解;培养信息搜集与整理能力,在探究闰土所处时代背景时学会从书籍、网络等渠道获取有效信息并合理整理,为深入理解课文提供支持,通过这些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目标注重学生在学习《少年闰土》过程中的体验与经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大意,提出自己的疑问与思考方向。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积极参与讨论闰土的形象变化、他与作者的关系等问题,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分享自己观点,共同解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制作关于《少年闰土》的手抄报或开展课本剧表演筹备时,学会制定计划、合理分工、有序推进。方法目标则是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运用对比法,对比闰土的少年与中年形象;在理解文章情感时采用移情法,设身处地感受作者对闰土的怀念与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在资料搜集时学会筛选法,甄别有效信息,通过这些过程与方法的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上,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与闰土之间纯真深厚的友谊,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童真童趣,如闰土讲述捕鸟、刺猹等趣事时所传达的快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对闰土形象的分析以及对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懂得珍惜当下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同情心与正义感,对闰土的遭遇产生共情;同时,在小组合作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责任感,学会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在项目成果展示中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少年闰土》项目式学习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项目主题
创设生动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如播放一段展现乡村田园生活的视频,视频中有孩子们在田野里嬉戏、捉虫等画面,引导学生联想自己在乡村或类似场景中的快乐经历,进而引出《少年闰土》中闰土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或者教师讲述自己小时候在农村与小伙伴的趣事,提问学生是否想了解文学作品中的孩子在乡村有怎样独特的经历,从而自然地引出项目主题 —— 探究《少年闰土》中的乡村世界与人物形象。这样的情境创设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好奇心,为后续的项目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对课文的探究中。
(二)明确项目任务与要求
明确的项目任务与要求是项目式学习顺利开展的关键。例如,将学生分组,要求一组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少年闰土》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与主题思想,手抄报要图文并茂,文字内容需包含对闰土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分析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二组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根据课文情节编写剧本并表演,要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细节展现人物形象,表演时长控制在 10 - 15 分钟;三组学生开展关于 “我眼中的少年闰土” 主题演讲,深入剖析闰土的性格、品质以及他对作者的影响,演讲时长不少于 3 分钟。
(三)学生分组与探究活动开展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组人数控制在 4 - 6 人。分组后,学生在小组内开展深入探究活动。以课本剧表演小组为例,小组成员首先共同研读《少年闰土》课文,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活动以及角色间的关系。然后进行角色分配,根据成员自身优势确定饰演闰土、作者鲁迅、鲁迅的父亲等角色的人选。接着编写剧本,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作,补充一些细节描写和对话,使剧本更具表演性。
四、结语
通过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实践,充分展现了这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它不仅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了课文知识,还在团队协作、创新思维与自主学习等方面得到了有效锻炼与提升。
参考文献:
[1] 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夏雪梅)
[2] 刘徽.项目式学习:为深度学习而教 [J]. 人民教育,2019, (1): 58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