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让词句段“活”起来

作者

常雄雄

榆林市第五小学 719000

“词句段运用”这一模块是小学三年级开始新增的内容,其中包含了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练习,熟练掌握词、句、段的应用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与关键。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有效利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就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语句内涵,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掌控,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技巧的设计一系列仿写任务,让学生仿写过程中萌生创作热情,不断巩固和拓展词句段的运用。

一、紧扣单元主题,确定仿写目标

“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不是孤立的,其中的内容与本单元甚至与其他单元或其他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设计的。教师在进行仿写训练时,一定要挖掘出它与前面的课文、单元习作之间联系,并进行有机融合,同时也要关注本单元的主题以及词、句段之间的关联,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1]。所以教师在布置词句段的仿写任务时,一定要紧扣单元主题,以单元主题为基础确定好仿写的目标,再让学生借助范例进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写作难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词语段运用时,需要先确定单元主题:“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探究作者用什么方法让叙事清晰有逻辑”,进阶目标是“了解一件事并把事情写清楚”。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按一定顺序写一件印象深的事,旨在让学生在写作中掌握描写事件的要点。教师需要在深入研读后紧扣单元主题确定仿写目标:让学生学会按顺序写清事件发展脉络,学会仿照教材中的顺序讲述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让事件的讲述更清晰,更能体现自身情感。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麻雀》和《爬天都峰》并找出课文中精准、连贯的动作描写词语,如《麻雀》中的“尖叫”、“掩护”、搏斗等,并让学生仿写一组能清晰展现过程、体现人物或动物状态变化的动作词;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中运用连接词表达事情发展经过的句子如“起初……接着……然后……最后……”等;接着就是进行过程叙述段的仿写,让学生参照《爬天都峰》中的爬山过程写一件简短事件的核心环节,让学生仿照范例段落的叙述结构有顺序、有重点的写清楚事件发展过程。在这一仿写过程中,教师将课文作为源头,将文章中的技巧进行汇总和统整,让学生学会事件描述的多种写作方法,在帮助学生在积累词汇量之余,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提高写作兴趣,学会自我表达。

二、创设真实情景,促进仿写实践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情境,所以教师为了实现“词句段运用”的价值,需要为学生创设真实形象的语言情景,帮助学生调动内在学习动力,提高习作积极性。在人教版部编教材中“词句段运用”这一板块已经为教师明确了训练方式,给出了具体的能力指向,但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在教材内容的直观呈现上,否则教学内容只能浮于表面,无法挖掘出有深度和思想价值的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巩固基础,因势利导,触类旁通”[2],在仿写中巧妙地展开“词句段运用”的训练。

比如,教师可以围绕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场景描写这一主题,为学生创设真实语境,参照例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开展仿写活动。教师首先展示了词句段运用板块的例句,领会景物描写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引导学生模仿例句选择一个情景进行描写。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真实语境:“你是学校的小记者,现在学校需要你为即将开展的运动会写一篇宣传稿,通过描写往期运动会的真实情景吸引学生报名参加本届运动会。”这个真实语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踊跃的提出想法,想要描写的情景有运动会的开幕式、赛场上运动员的英姿、观众们的欢呼等等;随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是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综合运用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手法进行叙事。比如一个学生写的是运动员在比赛开始前和比赛开始时的情景:“运动员们精神饱满的站在起跑线上,像绷紧的弦一样蓄势待发;在发令口哨响起的同时,他们像一根根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观众席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明白在描写景物时,需要动静结合,这样描写才能更生动,画面感更强。

三、搭建阶梯训练,深化仿写能力

教育多元智能理论提出,教育是个性化的工作,要有针对性,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讲解相同教材,配合学生的不同需求,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3]。但是依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更多的是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讲解,让学生根据教材模板和范例进行规范训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仿写失去兴趣,也对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学生思维固化。所以教师在进行词句段的仿写训练时,可以运用阶段性教学法,帮助学生逐渐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仿写的精髓,不断提升仿写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景物描写的训练时,可以整合教材内容,结合教材的编排逻辑为学生设计阶梯式的仿写目标,构建一个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的渐进式链条,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找到教材中景物描写的单元将其中内容进行整合,再结合学生认知水平进行训练,让学生逐步从机械的替换升级到自主创作。第一步先进行词语的替换仿写,如让学生参照三年级下册的《肥皂泡》中“轻清脆丽的小球”替换为七彩透明的小球,再根据教师给出的情景填词“雨后的荷叶像碧绿滚圆的玉盘”,最后自主描写“春雨像晶莹闪亮的细丝”;第二步是句子的仿写训练,先让学生模仿四年级上册一单元词句段应用模块中给出的例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先引导学生将本句的要素进行拆分,景物是由远到近,所以从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最后变成了水墙。学生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景物的动态描写,教师可以先提供仿写的支架让学生填词:那片灰云从山后涌出,逐渐扩散,变厚,弥漫整个天空,再让学生自主创写以动态的形式描写山雾或雨水;第三步就是段落的仿写,以五年级上册七单元的习作练习 即景为题,先让学生仿照《鸟的天堂》描写的段落进行仿写,然后再写一个融入自身观察和感受的段落,要求是按照一定顺序,写出景物的变化。

总结

总而言之,虽然人教版部编教材中“词句段运用”模块中涉及到的仿写练习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如果教师能从多角度、有目的的在教学中利用好这一内容,就可以对学生能力发展和飞跃注入强劲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间中应该以单元主题为核心,从单元的整体性出发确定教学目标,再通过创造真实鲜活的语言情境,灵活开展多样化的仿写训练,并以此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升表达动力。同时还可以借助阶梯式训练,助力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促进创新表达。因此,教师应重视并不断优化“词句段运用”的仿写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扬."仿"之有道,"用"之有效:小学语文仿写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建 设, 2020(24):3.

[2]冷小颖."仿"之有道:小学语文仿写教学策略之探索[J].善天下, 2020 (14):676-677.

[3]沈亚凡."词句段运用"中的仿写练习[J].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1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