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制图》课程 AI 助教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张立新

海军航空大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1

一、引言

在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高素质工程人才的艰巨任务。《机械制图》作为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实践环节指导不足等,已无法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AI 助教系统作为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开展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制图》课程AI 助教系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工科对《机械制图》课程的新要求

新工科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创新驱动发展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这对《机械制图》课程提出了以下新要求:强化空间想象与创新能力培养:新工科背景下的工程问题日益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够从二维图纸中准确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创新设计。注重工程实践与应用能力提升:课程需更加贴近工程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制图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如零件设计、装配工艺等。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机械制图》需与其他相关学科(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智能制造等)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跨学科的制图技能和知识。

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及痛点

目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教学模式单一:多数教师仍采用“黑板 ⋅+ 粉笔”或传统多媒体教学模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教学不足: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但传统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践环节薄弱: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和指导教师不足,学生的实践操作机会较少,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作业批改效率低: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批改学生的制图作业,且难以做到及时反馈和精准指导。

四、AI 助教系统的构建思路

(一)系统目标

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需求的 AI 助教系统,实现以下目标: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实践环节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现作业自动批改和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系统架构

AI 助教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层、算法层和应用层:数据层:负责收集和存储《机械制图》课程的相关数据,如教学视频、课件、习题、学生作业、学习行为数据等。算法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算统提供核心功能支持,如作业自动批改、个性化推荐、智能答疑等。应用层: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的应用服务,如教师端的教学管理、作业批改、数据分析等功能,学生端的在线学习、作业提交、智能答疑、个性化学习推荐等功能。

五、AI 助教系统的关键技术

(一)图像识别技术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学生的制图作业进行自动批改。通过建立标准的制图模板和特征库,对学生作业中的图形、尺寸、公差等进行识别和比对,判断作业的正确性,并给出批改结果和反馈意见。

(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实现智能答疑功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自然语言理解和分析,从

知识库中检索相关的答案,并以自然语言的形式反馈给学生。同时,能够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分类和统计,为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三)机器学习技术

基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和学习成绩,利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学生的学习模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薄弱环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推荐,如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习题等。

(四)虚拟现实技术

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践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机械零件的建模、装配等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六、AI 助教系统的实践应用

基于 AI 助教系统,建设丰富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课件、习题、案例等。通过系统的智能推荐功能,将合适的教学资源推送给学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模型和学习进度,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推荐相应的学习资源和习题。同时,系统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提醒学生学习进度和未完成的任务。

学生通过系统提交制图作业后,AI 助教系统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对作业进行自动批改,并在短时间内给出批改结果和反馈意见。教师可以对批改结果进行审核和调整,提高作业批改的效率和准确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系统的智能答疑功能进行提问。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将自动转交给教师进行处理,确保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机械零件的设计、建模、装配等实践操作。系统能够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技能。

七、实践成效与展望

(一)实践成效

通过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应用 AI 助教系统,取得了以下成效:

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的作业批改时间大幅减少,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研究和个性化指导。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虚拟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促进了教学改革:AI 助教系统的应用推动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了从传统教学向智能化、个性化教学的转变。

(二)未来展望

虽然 AI 助教系统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系统的智能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虚拟实践环境的真实性需要加强等。未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不断优化算法模型,提高系统的智能水平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引入更多的实际工程案例,提高虚拟实践环境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拓展系统的应用范围,将其应用于其他工科课程的教学中,推动工科教育的智能化发展。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总之,AI 助教系统在新工科视域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永强,.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3(9):123-124.

[2]陈勇,刘丽华.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3(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