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式系统视域下校本教材非洲舞蹈的数字插画研究
李敏 林沛佳
闽江学院附属中学
摘要: 对于自己编写教材的音乐教师,该如何创作出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理解音乐知识中的抽象概念的校本教材电子插画呢?笔者以校本教材中的非洲舞蹈为例,依据“产生式系统”理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数字插画、产生式系统、非洲舞蹈
一、数字插画艺术
插画是将计算机技术和传统手绘技法相结合的一种艺术。
音乐教师想创作出符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数字插画已经不是难事,运用AI绘画技术,都给创作者提供了可能性。通过图像、图形和色彩等手段将课堂的重点内容中的抽象内容转换成可视的媒介。
二、产生式系统
(一)产生式系统概念理解
产生式系统属于认知结构的理论。举个例子:假设已知的知识是一个庞大的初始化综合数据库,那么数据中已使用的规则是否已经包含问题的解?假设包含,那么问题解决,思维终止。假设不包含,那么规则库中是否存在还未使用过的规则,并且前提可与已知事实匹配。用户可以进一步提供关于问题的已知知识存入数据库,再执行选中的规则,执行操作,得出结论。
(二)产生式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
产生式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归纳为:学生根据新的问题情境及其解决问题的需要,调动已有知识和能力形成相应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以及据此产生新的知识、能力与价值结构的过程与结果1。就是指向问题与情境。
三、产生式系统下非洲舞蹈sole数字插画的创作实践
(一)产生式系统下课的架构组织要素
1、情境与问题两大要素
在非洲舞蹈soli这一课中,产生式的能力体现在学生在解决非洲舞蹈情境问题时,调用习得的或在本节课掌握的非洲舞蹈文化理解能力、艺术审美感知能力或舞蹈艺术表现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新艺术实践能力。
2、情境与问题的关系
“16岁的同学们来自西非几内亚,今天我们要进行精神上的割礼,我们要切掉依赖,我们要成长。老师和大家一起以舞蹈的形式庆贺同学们拥有了面对世界的担当和勇气!”用服饰、音乐和语言营造课堂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情境可以很顺利地引出课题——《非洲舞蹈soli》;它的组织材料有异域风格的服饰;还有动感的非洲音乐;有新奇的文化理解。但是,它没有提出这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产生式系统下的情景化教学设计的两大元素——问题与情景的关系。
由问题为引导,由境到情,处境生情。关于校本教材中的一课——《非洲舞蹈soli》,导入情境是一张关于非洲舞的电子插画,引出的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舞蹈?如何舞蹈?
(二)产生式系统下非洲舞蹈sole数字插画的元素提取
非洲舞蹈课不可避免有舞蹈的艺术表现,对于狂野的舞姿,有些许学生更愿意也只能盯着校本教材上的插画,细细研究。他们对学习重难点的解决与理解,很可能过数字插画呈现出来的元素结合教师的讲解得以实现。所以,一张既要承担情境任务,又要引出问题,又要帮助解决问题的电子插画,要呈现出哪些关于非洲舞蹈知识的元素呢?
1、基于导入情境与“为什么舞蹈”的数字插画元素提取
黑人的舞蹈产生于社会生活和日常劳动之中,与仪式相关。
soli源于——男孩的割礼,庆祝男孩成长为男人的仪式。割礼后,等伤口痊愈,他们会在脸上涂上白粉,用鸟类的羽毛制作头饰,接受族人们的热情祝贺。
围绕“为什么舞蹈”,情境数字插画上应该出现的元素是——多人舞蹈、男性、非洲服饰以及割礼的仪式性标志。
2、基于“如何舞蹈”的数字插画元素提取
非洲舞蹈有共性,可以形成一种审美基础。
第一个审美基础是复合节奏。复合节奏在舞蹈中体现在舞者要能够从所在的节奏中抽身,再寻找完全不同的节奏来协调更多的节奏。具体化举例就是舞者在一个节拍中做基本动作时,还要配合头和手不同节奏的动作。舞者水平越高超,展现的多重韵律就越复杂。
第二个审美基础是多中心主义。简单描述也就是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舞蹈律动的快与慢并存,身体发力点不停切换。
第三个审美基础是曲线。曲线在非洲舞蹈的形式、舞姿形状和舞蹈的结构中都有呈现。
因此基于“如何舞蹈”的数字插画元素有:
其一,因复合节奏导致舞者头部与手部、脚部都有动作。其二,因多中心主义,臀部和腿部重心快速切换,导致臀部可以大幅度快速晃动,导致衣物飘起。其三,因为曲线,舞者明显重心下移,膝盖弯曲。这些非洲舞蹈的标志性形态必须呈现。
(三)非洲舞蹈soli的数字插画制作
1、soli数字插画的技术应用
首先是数字插画的技术应用。创作者可以运用图形软件模拟想象中的手绘效果。
其次是图像处理技术。对于大多数没有绘画功底的音乐教师来说,通过网络收集符合心意的插画元素,再进行技术上的元素组合与排版,二度创作出适合校本教材的插画,此种操作方法效率更高。
最后是工具的推荐。Clip Studio Paint之所以备受漫画和插画创作者推崇,得益于它便捷式的操作和多样化的绘图工具以及它提供了海量的模版,它可以使得插画创作更加便利和高效。当然还可以利用新型的设计工具和软件。
2、soli数字插画的审美原则
在校本教材中,soli的数字插画借鉴的是扁平风数字插画的风格。
扁平风数字插画是以扁平化的图案和形状、明亮的色彩和简单的线条为特点。首先,简化和抽象插画的元素,使得插画易于识别。在保持主题特征“非洲男人的舞蹈”的基础上,将元素简化,减少不必要的细节,仅保留“脸部白色颜料”、“头部羽毛饰品”、“黑色的舞者”、“飘逸的衣物”“屈膝”简化;并将元素抽象化,这样更符合中学生审美。再次运用大面积明亮的色块进行鲜明的对比,植入出充满活力、现代感强的视觉效果。最后,注重排版的美感包括留白,这样使得插画看起来更加整洁有序。
3、soli数字插画的图例
四、结论
数字插画soli的元素提取来源于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舞蹈”和“如何舞蹈”,而核心问题的提炼是基于“产生式系统理论”在课堂中运用,有强大的理论支撑。作为音乐老师,依托数字插画技术进行插画创作,审美的原则则是围绕扁平式数字插画的特点,这些都使得soli的插画创作得以实现。这种插画除了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成为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的工具,并且有一定的艺术性,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审美,关键是不同专业的人都能够实现创作。以上理论与实践经验不仅可以运用于音乐校本教材的插画设计,也为可以为中小学教材的插画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智源.数字时代插画艺术语言的特色研究[D].2017.
[2]教育部考试中心.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Z].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张伟 等 产生式系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视点——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改革的分析 人民教育 2020.21: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