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一体化嵌入机制研究
徐晓凡
江苏省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
引言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推进中,不同课程之间的价值引领作用尚未形成合力,内容设置与呈现方式存在分散化、 表面化等现象 命传统教育作为承载红色基因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鲜明 有助于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塑造的内化与外化。基于“一体化视域下革命传统 题教育的实践研究 成果,本文围绕目标体系协同、内容模块整合、方法创新与评价优化等方面,探讨革命传统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一体化嵌入机制,旨在为高校构建系统化、长效化的育人模式提供可行路径。
一、革命传统教育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融合的内涵
(一)一体化嵌入的价值定位
革命传统教育承载着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育等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将其嵌入课程思政体系,不仅能在学科知识传授过程中自然融入价值引导,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步,还能借助跨学科的融合方式,使革命精神与专业学习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通过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社会实践等多个环节中深度嵌入革命传统元素,可推动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内化价值观念并外化为行动习惯,最终形成知行合一的育人成效。
(二)一体化融合的基本特征
一体化融合强调在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四个方面的协同推进与动态优化。在目标设定上,既要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需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度契合, 确保价值引领 能力培养双向贯通;在内容设计上,将革命传统精神内核与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有机嫁接, 中占据合理位置;在方法运用上,灵活采用案例引入、情境教学、专题研讨与实践研学等方式, 过程的沉浸感与感染力;在评价机制上,应注重过程性与综合性考核相结合,通过多维评价反馈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保障一体化嵌入的有效性与长效性。
二、革命传统教育在课程思政中的嵌入机制构建路径(一)教学目标体系的协同设计
基于课题的实践研究成果,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嵌入应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形成有机呼应。首先,在课程顶层设计阶段系统梳理学科核心知识点,分析其与革命传统精神内涵的契合度,找出切入与融合的最佳节点;其次,构建由“知识—能力—价值”构成的三维目标体系,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理论与技能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价值观塑造与精神认同;最后,在课程实施环节持续跟踪目标达成度,通过动态调整教学重心与方法,确保革命传统教育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整合
将革命传统教育内容细分为历史背景、精神内涵、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等模块,并与课程的教学单元进行精准匹配,形成“模块化—单元化”双向对接机制。这样既能保证内容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又能提升与学科知识的贴合度。例如,在工程类课程中嵌入重大工程建设背后的红色故事,帮助学生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同时感悟家国担当;在文学类课程中加入革命文艺经典的文本赏析与创作背景解读,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深化思想认同。
(三)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创新
课题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沉浸式情境模拟与跨专业协作项目在提升革命传统教育的嵌入效果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虚拟仿真平台、红色文化数字馆等现代化工具,将课堂讲授与现场研学、团队讨论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营造立体化、全景式的学习体验。通过角色扮演、项目驱动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任务中主动思考并运用革命传统精神,增强其情感共鸣与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的动态优化
构建涵盖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反思与实践成果的全过程、多维度评价体系,将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程度与价值认同度纳入重要考核指标。在具体实施中,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量化检测,也要关注学生在思维深度、情感态度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提升。通过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互补的方式,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结果既能真实反映学习成效,又能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精准依据[1]。
三、一体化嵌入的实施成效与优化方向(一)学生价值认同感显著增强
课题实践结果表明,经过一体化嵌入的课程学习,学生在课后问卷与深度访谈中普遍反馈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层次有了明显提升。多数学生能够主动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红色精神与个人学习规划、职业目标和社会责任感相结合,表现出更高的使命感与集体荣誉感。在课程讨论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与表达积极性显著提高,价值观的内化与行为转化呈现出积极趋势。
(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稳步提升
嵌入机制促使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更加系统地挖掘与本学科相关的革命传统教育素材,形成“知识传授—价值引导—能力培养”一体推进的教学设计思路。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案例分析、情境再现等方法,使革命传统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自然融合。这一过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涵,也显著提升了教师跨学科整合与价值引导的综合能力。
(三)跨部门协同机制初步形成
课题实施推动了学校在教务部门、思政课教研室与各专业学院之间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协作机制,实现了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跨部门流通与共享。通过定期教学研讨、资源共建与成果交流,各单位在课程开发、教学评价与师资培训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联动模式,为一体化嵌入的长效运行提供了制度和组织保障[2]。
(四)优化方向
后续工作应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加快建设覆盖不同学科和教学层次的革命传统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为教师提供易获取、高质量的教学素材;二是推动跨专业课程团队的协同开发,形成多角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方案,提升嵌入深度;三是完善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我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课前预习与课后延伸学习,使革命传统教育从课堂内延展到学习全过程[3]。
结语
一体化视域下的革命传统教育嵌入课程思政,不仅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支撑,也为专业课程赋予了更高的育人价值。课题实践表明,只有在目标、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形成系统化设计,并建立跨部门协同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革命传统教育的数字化转化、可视化呈现及沉浸式体验手段将不断丰富,为课程思政注入新的活力与表现形式。未来应在数字化建设、教学创新与制度保障方面持续优化,鼓励跨学科团队共同研发高质量教学资源,完善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更多高校与中职院校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使革命传统教育在课程思政中发挥更长效、更广泛的育人作用,并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宏. 革命传统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 39(5): 102-107.
[2] 李燕. 一体化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的协同机制探析[J]. 中国高等教育, 2024(2): 45-48.
[3] 王瑞. 红色文化资源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模式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 2023, 44(6): 88-94.连云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 年度专项课题
课题名称:一体化视域下革命传统主题教育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ZX/2023/1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