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建设中的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
孙杰 王涛 刘培丽
山东鲁中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86
摘要:道路桥梁工程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近年来,我国道路桥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日益进步,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和不足。在当今工程领域,材料科技的革新正在推动道路与桥梁结构的发展前沿。本文针对道路桥梁施工中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的集成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道路桥梁;新型材料;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契机,但同时也给道路桥梁建设带来了材料需求量大、施工效率及环保要求高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高性能混凝土、预应力复合材料和桥梁防水与装饰材料等新材料的出现,对提高结构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幅度提升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工程造价,缩短了建设周期。如何将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深入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的集成应用,对于我国道路桥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道路桥梁工程中的新型材料
1.1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包括高强混凝土、高韧性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轻质高强混凝土等。其中,高强混凝土强度高,可减小构件尺寸;高韧性混凝土韧性及抗冲击性能好,适用于抗震及桥面铺装;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性能好,可提高效率及质量;轻质高强混凝土可减轻自重,适用于大跨度及不良地基桥梁。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可显著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
1.2钢-混凝土组合构件
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发挥钢材抗拉和混凝土抗压的优点,提高承载力及刚度,适用于重载、跨度大的桥梁,抗剪连接设计是关键。
1.3预应力复合材料
预应力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等,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点。其中,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最优,可用于制作预应力桥梁主要受力构件,但造价较高;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可用于次要构件及桥面铺装加固,在提高承载力、改善耐久性的同时,可降低工程成本。
1.4桥梁防水与装饰材料
桥梁防水与装饰材料对保护构件、改善行车条件及景观效果有重要作用。防水材料应根据桥面类型、荷载等因素选用,装饰材料应兼顾防护及耐久性。
2传统与新型施工技术的发展
2.1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泵车、机器人浇筑系统等自动化浇筑设备被用来降低人工劳动的强度。采用智能控制方法,通过实时监控和资料分析,可以减少工程中的风险。自密实混凝土通过自重的方式来实现自流,在复杂的模具中进行充填,从而达到降低振动要求、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强的耐久性,适用于工程质量要求较高的项目。高压泵送工艺能够将混凝土迅速、均匀地输送到离搅拌场地较远的施工现场,特别适用于地形较高或不易到达的地方。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采用分层浇筑的方法,能对温度应力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同时防止裂缝的产生。
2.2道路加固与修复技术
在现有道路的加固与修复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有效提高路面结构的抗拉强度和韧性,其重量轻、强度高、抗腐蚀性好,可适应各种气候环境,大幅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通过利用废弃沥青进行再生处理,能有效降低对新原料的需求量,从而降低工程造价。为了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及稳定性,可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采用水泥、石灰等稳定剂改善地基土的理化性能。借助高分子或其他改性剂,可以提高沥青路面的抗开裂、抗水破坏能力,有效改善路面的耐用性,降低养护次数。
2.3BIM(工程信息模型)技术
BIM技术是建筑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工具,是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新型施工技术。BIM技术既包含材料信息,又包含成本、施工进度、设备规格等信息,构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系统。采用BIM技术能够完成道路交通可视化设计,并通过碰撞检测和空间分析减少设计的不确定性,达到最优设计目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技术模拟施工,能辅助管理人员合理规划施工组织,合理调配资源,缩短施工周期。项目建成后采用BIM技术管理设备,借助其提供的设备资料、维修记录、使用说明等,可以为设备后期运营、维护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设计、建造、经营三方合作中,BIM技术能减少沟通障碍、避免“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实时互通。
2.4先进制造技术
在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采用先进制造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提升结构的使用性能。应用预制构件技术能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借助3D打印技术可以完成复杂零件及模型的制造。在混凝土浇筑、焊接等施工过程中,采用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利用无人机对道路桥梁建设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追踪,能够提高工程管理的效率。利用电脑数控(CNC)技术进行零件加工,可以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并保证零件之间的无缝对接。应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可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性与作业精度。
2.5智能监测技术
采用应变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传感器对道路桥梁的应力、位移、振动、温度等物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加工,可供以后的分析与决策使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可对海量的监控数据进行处理,并抽取有价值的信息。结构健康监控(SHM)是一种对道路桥梁健康状况进行在线监测的技术,能够及时发现裂纹、锈蚀、变形等缺陷,实现早期预警,并通过对不同工况下的交通情况及道路桥梁动力反应进行研究,评价其受力性能,为优化设计与维护提供依据。
3道路桥梁建设中的新型材料与施工技术的集成应用
3.1完善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全面覆盖材料选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检测检验等各环节,明确控制点和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判定规则。要建立质量奖惩机制,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制度还应根据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实际,及时更新完善。
3.2加强施工过程监管
监理和施工单位要加大现场巡视检查,重点监控新型材料的进场验收、拌合、浇筑、养护等关键环节,确保施工质量达标。用好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要建立质量问题快速响应和处置机制,避免问题扩大化。
3.3严格质量验收与评估
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验收,重点检查新型材料的应用质量。对不合格工程,要坚决整改到位。可委托第三方开展工程质量评估,全面评价新型材料的应用效果,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改进措施,为后续工程提供借鉴。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形成质量改进闭环,推动桥梁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道路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桥梁结构的综合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未来,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涌现出更多性能优越、经济高效的新型桥梁材料,推动桥梁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材料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以及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的组合设计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虞荣彬.新型桥面防水材料在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中的分析与应用[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23):148-150.
[2]陈志怀.高速公路桥梁的设计优化及节能降耗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3,8(19):157-159.
[3]郑明波.公路桥梁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J].交通世界, 2021,(13):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