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新型态教材开发与实践

作者

史青涛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山东威海 264200

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的不断加深,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如何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进行新型态教材开发,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典型生产案例及时转化为教材内容,摆脱传统教材内容滞后的问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一、“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新型态教材开发价值导向

(一)国家职教政策促进新型态教材开发

2021 年 4 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首次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要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三教改革,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1];“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职业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的重要路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也为职业院校“三教改革”之一的教材改革与开发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

(二)行业发展变革倒逼新型态教材开发

随着 5G 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技术的渗透,行业发展呈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不断更迭,行业的发展变革对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进而对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教材内容更要紧跟行业发展动态,精准对接行业需求与岗位需求。传统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应用于教学,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这就导致教材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要求,导致毕业生面临“学用落差”。

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新型态教材开发问题省思

(一)“岗课赛证”教材内容融合不充分

教材内容滞后岗位需求。在教材开发实践中,开发主体主要还是集中于在校教师,企业人员往往很少参与或者参与度不够,使得教材编写时对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等的融合度不高,导致教材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不够紧密。同时,实践教学案例库更新不及时,案例具有滞后性。

(二)“课证”融合方式生硬,教材内容难以满足考证需求

报关员国家职业资格取消后,与《报关报检实务》密切相关的证书主要有中国报关协会组织的“关务水平测试”以及“商品归类水平评价”考试。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报关报检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主要依赖于教材体系,但是相关证书考核内容只是以试题的方式融入教材中,融入方式比较生硬。

(三)“课赛”融合机制欠缺,教材内容难以满足竞赛要求

《报关报检实务》课程对应的一类技能大赛主要是世界职业技能大赛财经商贸赛道三“关务实务”赛项。但由于职业技能竞赛比赛难度较大,考查内容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最终有能力参加技能大赛的同学占比很少。技能竞赛相关竞赛题目转化为课程内容的转化机制未建立。

三、“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报关报检实务》新型态教材开发思路

《报关报检实务》教材的开发将以“能力本位”作为理念支撑,以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为目标。教材开发中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设计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内容选择来源于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任务,体现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二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创设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一)岗课融通——面向岗位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开发《报关报检实务》教材时面向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 2-06(GBM 20600)经济和金融专业人员中的“2-06-07-12 报关人员”职业。

(二)课赛融通——竞赛技能点分析

《报关报检实务》课程原对应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4 年,原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升级为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要考核技能点有:进出口商品归类技能、进出口税费核算、报关单填制技能、报关单证质量监控技能、关务综合技能。

(三)课证融通——证书考核点分析

课程对应证书为中国报关协会组织考试并颁发的“关务水平测试”证书。证书考核内容分为两部分:关务基础知识和关务基本技能。关务基础知识涉及主要内容有:海关制度基础知识、关务合规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实务基础知识;关务技能主要模块有:进出境通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保税实务、商品归类、税费核算、数据申报等。

(四)岗课赛证融通后的整合

在“岗课”“课赛”“课证”融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岗课赛证”进行融通,融通的方法主要为内容免修正、内容修补、内容强化、能力转化[3]等。免修正,不需要对现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内容补修,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内容强化,需要对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等目标进行强化处理;能力转化,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相应调整,促进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报关报检实务》新型态教材开发策略

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以《报关报检实务》新型态教材开发为例,在现状分析以及“岗课赛证”融通方案的基础上,从课程目标优化、课程标准制定、课程体系重构、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

(一)教材目标优化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对教材目标进行优化是新型态教材开发的基石。《报关报检实务》新型态教材以“能力本位”为支撑,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报关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并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具备岗位职业迁移能力。

(二)教材体系重构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针对岗位需求,结合证书相关考核点,借鉴技能竞赛的竞赛逻辑,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重构后的教材体系共六个模块:报关与海关管理、进出口货物申报前审查、进出口货物报检、进出口货物报关与管理、进出口货物税费核算、进出口报关单填制。

(三)教材体例设计

教材采取模块化设计,每个模块对应不同的职业能力或工作任务。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引入教材。教材体例主要包括模块描述、模块目标、任务实施、学习成果四个部分组成。任务实施中又包括任务引入、任务准备、任务实施、任务评价四个部分。

(四)教材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背景,构建了基于“课程-模块-任务”三层架构,融合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覆盖课程全周期,体现成果导向和动态反馈的课程评价体系。基于此,设计《报关报检实务》教材评价体系,具体分为三个层面:课程、模块、任务。

参考文献:

[1] 佚名.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1,(12).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2022 年版[S].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22.

[3]王亚盛,赵林.1+X 证书制度与书证融通实施方法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6).

基金项目: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2024 年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新型教材开发研究——以“报关报检实务”为例(项目编号:QGJY2024176)

作者简介:史青涛(1989-),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