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策略、

作者

杨洋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1 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的重要性

1.1 确保知识精准传递

课程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其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可有力保障知识的精准性。在土壤及固废监测领域,知识体系繁杂,涵盖各类污染物监测方法、采样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要点等诸多方面。而行业标准乃是经过严谨科学论证与实践检验的规范,以土壤重金属监测为例,行业标准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具体操作流程有着详细规定,包括样品前处理的试剂选用、消解温度控制以及仪器参数设定等,细致入微到每一个具体环节。课程与这些标准对接,便能依据标准来组织教学内容,从而规避知识的模糊性及错误传授。学生接触到依据标准构建的课程知识体系后,在毕业后进入行业时能够迅速开展工作。

1.2 提升实践操作规范性

土壤及固废监测的实践操作具有极高要求,因为微小的失误都可能致使结果出现偏差。行业标准针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等实践环节予以了严格规范的制定。课程与行业标准相对接,便能在实践教学方面做到有章可循。以土壤采样为例,标准明确规定采样点的布设需依据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等要素,通过网格法、蛇形法等进行合理布局,以保障所采集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课程通过对真实场景的模拟训练,可使学生得以掌握精准的采样技巧。于实验室分析环节中,在固废中有机物的检测方面,行业标准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的操作步骤有着清晰明确的规定,涵盖从进样量到升温程序、从离子源参数至数据采集频率等诸多方面,可谓细致入微。课程依此展开训练,能让学生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降低误差风险。精准且规范的操作实践,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技能,更是对监测数据质量的关键保障,能为环境执法、科研等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有力推动行业实践操作朝着标准化、专业化的方向迈进。

1.3 紧密追踪行业发展前沿

行业始终处于动态发展的进程之中,新的污染物持续涌现,监测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行业标准乃是反映这些变化的前沿之窗,只有课程与之对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在近些年来,微塑料污染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成为了土壤及固废监测的新热点,相关的行业标准迅速进行跟进,将微塑料采样、分离、鉴定的方法纳入其中。课程及时与之对接,引入这些新的知识,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在监测技术范畴,高光谱遥感技术于大面积土壤污染监测已初现成效,且其行业标准亦在逐步完善相关技术指南。课程应结合标准之更新,将此内容予以增添,以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科技。学生凭借前沿知识进入行业,可为企业、科研单位注入创新活力,助力开发新型监测产品以及优化监测方案,进而促使行业在应对复杂环境问题之际,具备充足的人才储备以推动技术升级,能够始终处在环保领域的前列,适应社会发展对于生态保护的崭新需求。

2 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策略分析

2.1 以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架构

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内容虽丰富,但需精准构建,而行业标准恰如指引方向的罗盘。于基础理论知识部分,按照标准对于不同土壤类型、固废分类监测的要求进行层次梳理。例如针对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废渣截然不同的特性,依据行业标准对成分分析、污染风险评估等知识板块予以细化,从原理剖析至典型案例的穿插,从而让学生的根基得以夯实。实验教学内容更是深度依赖标准,从常见重金属检测延伸至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筛查。行业标准所规定的多环芳烃检测,其流程复杂且精细,课程据此设计进阶式实验,从样品采集、萃取净化到仪器分析,逐步增进学生的实操深度。课程需融入标准更新动态,诸如将土壤生态毒理学指标纳入其中,且伴随标准对生物监测重视程度的提升,及时增添蚯蚓毒性测试等实践内容,以此让课程内容与行业当下及未来需求紧密契合,构筑起知识输出的坚实阵地。

2.2 依标准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乃课程与行业标准对接的重要桥梁。院校可派遣教师深入到监测一线机构、大型环保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实际项目。于土壤场地修复监测现场,教师依据行业标准协同开展作业,从而掌握原位监测、修复效果评估等实际操作,积累案例经验并将其带回课堂,转化成生动的教学素材,讲解时紧密贴合标准细节,例如对修复后土壤采样深度分层要依据标准做到精准把握。同时,还应定期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进入校园开展培训、举办讲座。专家凭借其对标准制定背景及应用难点的熟悉,为教师解读最新固废鉴别标准的关键修订点,分享不同区域执行差异的应对策略。通过校内教师与校外专家的互动融合,推动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视野双向拓展,进而成长为既能够进行理论授课又能够给予实操指导、精准贯彻行业标准的双师型人才,确保课程教学不偏离正轨且具有深度,为学生照亮专业发展的前行道路。

2.3 借标准构建实践教学协同体

实践乃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之灵魂所在,协同多方依据行业标准来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校内的实验基地需模拟真实监测场景,且要按照行业标准对采样区、分析实验室予以规范布局,无论是仪器配备的精度,还是试剂存放的条件,均需严格依标而行。例如对工业固废暂存库进行采样模拟时,要依据行业的采样防护以及点位确定标准,对学生的实地操作进行训练。在校外,要与具备优良资质的监测企业、环保科研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基地,让学生轮岗实习,并全程参与土壤污染普查、固废无害化处理监测项目。企业导师需按照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从大型土壤采样钻机的操作,到复杂固废样品的前处理,学生可在实战中体悟标准的精髓,从而实现与职场的无缝对接。院校、企业、科研单位三方还能够联合开展实践创新项目,围绕行业标准的空白或难点,诸如新型纳米材料污染土壤监测方法的探索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实践来反哺理论,使课程在实践的磨砺中与行业标准实现深度共融、协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及固废监测课程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实乃一项具有系统性且意义深远之工程。以标准对课程内容架构予以优化,从而使知识传授能够与时俱进;凭借标准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此保障教学的精准与专业;利用标准构建实践教学协同体,进而促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遵循标准完善动态评估反馈链,以确保课程不断精进。唯有各方协同共同发力,才能够为行业培育出具有扎实理论、精湛技能且契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土壤及固废监测领域的繁荣发展,守护好生态环境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曹美苑. 高职"土壤及固体废物监测"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 安徽化工,2022,48(2):-190. DOI:10.3969/j.issn.1008-553X.2022.02.060.

[2] 涂启梅. 固体废物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及开展方法分析[J]. 生态与环境科学,2023,4(4). DOI:10.12349/ees.v4i4.1600.

[3] 徐凌芸. 污水及固废处理厂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3(24):346-348. DOI:10.12253/j.issn.2096-3661.2023.2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