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干预对幼儿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李艳艳
志丹县第五幼儿园 717500
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属于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部分,对于其社会适应,人际关系以及人格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3 到 6 岁是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关键时间,这段时间如果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干预,可以推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优化。游戏乃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性,适合用作情绪调节教育的载体。“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实证研究”这个课题重视以实证数据做支撑,去探寻游戏给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其中就包含游戏干预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产生的影响。鉴于此,通过实际研究,来剖析游戏干预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而为幼儿园教育实践给予一定参考。
一、幼儿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现状
当下幼儿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总体处在发展当中,且存在个体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从情绪识别来看,大多幼儿可以识别基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但对复杂情绪的识别程度较低,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细微的情绪变化。在情绪表达上,有些幼儿会采用不当的方式进行情绪宣泄,用哭闹,暴力行为取代合适的情绪表达。当面临挫败或者冲突的时候,缺少合适的表达途径,在情绪管理上,幼儿在遭遇负面情绪的时候,自我调节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是依靠成人来帮助自己,自主调节的能力不足。且家庭环境、幼儿园教育方式对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部分家庭溺爱或管教过度,以及幼儿园没有开展过相应的情绪教育活动等等,均会导致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滞后。
二、游戏干预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发展的策略
(一)角色游戏干预策略
自主性是幼儿游戏的核心特质 , 教师提供的支持首要关注点应该是增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1]。角色游戏给予幼儿多元情绪体验的模拟环境,幼儿角色扮演时需体会角色情绪逻辑,以适合角色情绪的方式表达情绪,利于情绪识别更加精细,情绪表达更具合理性。幼儿代入不同角色从他者角度感悟情绪缘由,渐渐培养共情能力,在角色互动中学得情绪调节方法,从“被动模仿”转向“主动运用”。
例如,“幼儿园小剧场”角色游戏中,创设“分享玩具”情景,幼儿分别扮演争抢玩具的小朋友、劝解小朋友的老师。“争抢玩具的小朋友”表现自己生气、着急的情绪,而“劝解小朋友的老师”则试着运用语言安抚(“别着急,我们可以轮流玩”)、行为引导(“你看他愿意先给你玩一会”)的办法。角色游戏之后,教师组织大家说一说:“当‘老师’说了‘轮流玩’这句话的时候,你觉得心里的火是不是小了一点?”把角色游戏里学得的情绪调节方法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通过这样的实证可知,参与到这样的角色游戏的幼儿,在遇到真实的冲突的时候,会使用“好好说”“轮流来”这样一些词语调节冲突的比例增大了 23% 。
(二)建构游戏干预策略
建构游戏可以推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进阶,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经历建造成功与建造失败[2]。在这个过程中会触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以及消极的情绪,需要幼儿在教师的指引下接纳自己的情绪波动,把注意力从“情绪本身”转向“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提升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水平;同时小组建构游戏中的分工与合作会促使幼儿同时关注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整个团队的目标,学会在固执己见与接受他人意见之间寻找到平衡,从而促进情绪调节的社会性发展。
例如,在“合作建高塔”建构游戏中,幼儿分组使用积木搭建高塔。期间会因为搭建方式不同而发生争执,或者因为高塔倒塌而难过,教师在一旁观察等待。当发生争执时就会询问,“你们想让塔变得越稳越好,能不能把这两种想法合起来?”当高塔倒掉时就问,“你们刚才搭到哪层掉下来啦,我们怎么样才能变得越来越高呢?”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学会了把“你不能那样”改成“我们试试这样”,把“我不玩了”换成“再试一次”。干预后观察结果显示,幼儿遇到建构失败时的坚持时长平均提高了4 分钟,情绪失控后的恢复时间缩短了 50% 。
结语
游戏干预对于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类型的干预游戏能够从情绪识别、表达、管理等各个层面促进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目前,幼儿园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亟待采用科学的游戏干预策略去改变,在“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实证研究”这一框架下,该研究证明了游戏干预的成效。幼儿园今后要重视游戏对幼儿情绪调节教育的推进,遵循幼儿年龄特征以及发展需求,组织丰富多样的游戏干预活动。还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促使家庭参与到游戏干预当中来,与幼儿园一起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推动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成长,给幼儿奠定坚实的心理健康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晓霞 . 幼儿教师自主游戏干预契机审视——兼论自主游戏支持的适宜性 [J]. 教育评论 ,2024,(03):123-127.
[2] 王飞英 , 徐小晶 , 倪勇 , 等 . 早期发展游戏干预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情绪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J]. 心理月刊 ,2023,18(06):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