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小学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研究

作者

刘玉杰

驻马店市第十小学 463000

引言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关键的时期,劳动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在参加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中,既获得了劳动基本技能,又促进了动手操作能力,强化了问题解决能力,启发了创新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作用

(一)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投身到各项劳动实践活动里,既能学会手工操作的窍门,又能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增强思维的灵动性。动手实践可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知晓并掌握技巧,如开展编织、缝纫、园艺等实际操作,能让学生习得实际操作技能[1]。针对这类活动,学生既要去观察模仿,还须用自己努力去改良进步,从而提升其操作能力。劳动教育能让学生从动手操作当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该经历有益于引发学生兴趣且进一步提升操作技能。

(二)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劳动活动一般富有挑战又充满未知,学生必定会在其中碰到五花八门的问题与障碍,学生在亲自投身劳动的进程中掌握识别、分析、化解问题的法子。就如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进行之际,同学们也许会碰到素材量不足的情形,步骤模糊或者操作失误的情形,遇上此类问题之际,同学们需独立思考或与他人一同探索解决途径,经过反复地尝试与完备,同学们可化解眼前的棘手难题,还可慢慢培养应对复杂局面的本领。

(三)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参加不同种类的劳动活动来接触各种工具与物资,在这一活动中充分发挥创造力。比如在编织、泥塑、画画时,同学们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尝试各种想法与方法去完成作业。这一自由创作过程使学生不囿于传统思维框架中,而能站在另一个视角去考虑问题、生成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创新思维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是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经过不断地实践与尝试而逐渐累积而成。

(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集体劳动活动中学生要和同伴一起共同完成工作。在这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习怎样和别人交流,分工协作,一起迎接挑战。比如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比如种植活动,清洁活动等等,同学们要一起讨论并计划好怎样分配作业,协调一致,互帮互助,从而圆满完成作业。这种合作精神既可以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又可以强化其团队意识与责任感。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现状

当前小学劳动教育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挑战。一是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尽管教育部门与学校已经意识到了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劳动教育却常常被忽略或者被边缘化,没有足够的时间与资源来支持。部分学校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而忽略对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能力的训练。二是教学资源的缺乏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学校都缺少所需工具,器材,场地等,不能给学生足够的劳动实践机会。甚至有些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因受资源所限,其活动方式简单,不能适应学生多样化的需要。另外,劳动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许多教师还在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创新与互动性不强。

三、加强小学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模式通常过多地强调学科知识传授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重新审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融入学生全面发展中。以部编版小学《劳动技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绳带编制”为研究对象,教师有能力指导学生通过手动操作来掌握绳带编制的基础技巧,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培养细心、耐心。

(二)完善课程体系

比如说,部编版的小学《劳动技术》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小种植”是一个极好的课程示例。本单元通过对植物种植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既可以了解植物生长基础知识,又可以切身感受劳动过程[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与护理,可以使学生养成细致入微、善于观察、善于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种植活动还能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生态平衡情况,提高环保意识。

(三)拓展实践资源

学校可安排学生到工厂、农业基地和科技馆实施考察,以此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实操机会。学校也可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跟志愿活动,使他们借社会实践积累经验,锻炼自身的实际能力。好比学生可在社区内投身环保活动,如清理废弃物、栽花种草等,这类活动拉动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成长,又增添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此,学校要加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协助他们提高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实践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培训和观摩优秀劳动教育案例来丰富教学经验和提高专业素养。另外,教师要重视课堂互动性与参与性,促使学生更多地去做、去想,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结束语

总之,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劳动教育从促进动手操作能力,强化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以及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撑。但目前小学劳动教育却面临着重视程度不够,资源缺乏,方式单一等许多制约着它育人功能发挥的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学校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扩大实践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劳动教育只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真正起到它应该起到的效果,才能够为学生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夏蔚菁 . 小学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J].考试周刊 , 2024,(33): 26-29.

[2] 姜虹 .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的实践 [J]. 求知导刊, 2024,(05):104-106.

[3] 蔡玉静 . 让学生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 [J]. 河北教育 ( 德育版 ),2023,61(05):46-47.

[4] 孔婵珺. 小学创造性劳动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 生活教育,2024,(3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