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协同共育的研究
仇长广
聊城市阳谷县铜谷中学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将其留在农村学习和生活的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或挑战。因此,学校需要高度关注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发展现状,然后,在家校协同育人的前提下,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
1 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协同共育现状分析
1.1 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是在城市务工,不能给予孩子充分陪伴,特别是在体育教育等方面缺乏精准指导和有效帮助。很多留守儿童往往是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的,而祖辈更加关注儿童的基本生活需求,对于体育教育等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留守儿童往往不具备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能力。另外,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使得留守儿童不具备良好的体育设施和器材保障,这样的情况对其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会造成严重制约。
1.2 学校教育面临困境
农村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因为受到设施设备以及师资力量等相关条件的限制,在整体教育质量方面无法得到切实提升。特别是针对体育教育来说,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或数量质量不够充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有效满足学生的多样化体育学习需求。同时,因为场地比较匮乏,体育器材不够健全完善,导致某些体育课程不能顺利开展。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造成严重影响。除此之外,学校对体育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往往把体育课程当作副课,此类情况导致体育教学时间被严重压缩。
1.3 留守儿童自身存在一定问题
因为缺乏家庭和学校的有效指导,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对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缺乏足够的认知,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都缺乏深入理解,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除此之外,因为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比较孤立的状态,在内心层面往往有孤僻或自卑等心理问题,这样的情况使其在体育课堂上不能积极表现,无法和同学进行及时互动和有效反馈。此类情况使其在体育锻炼和发展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2 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与学校协同共育的发展对策
2.1 不断优化教材内容,切实强化家校协调沟通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校共育过程中,要想充分体现出应有的效能和价值,需要在教材匹配和协调沟通方面有效加强。相关教师需充分理解相关教材内容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在体育教学环节需在充分明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和个性化学习需求,然后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计划和沟通方案。以此在协调推进的前提下,体现出家校的协同育人效果。学校方面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教材中的相关体育教育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在细化内容方面也进行有效讲解,使家长可以充分认识到家校协同沟通共同育人的作用和价值,并在体育课堂等相关方面充分明确相对应的教学任务。然后,在家庭的引导之下,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实现各类任务的有效完成。除此之外,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相对应的教育教学项目,特别是在体育锻炼项目方面要有效指导,使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好家庭环境匹配相对应的体育器材和设施,在体育教育全过程实现家校的有效协同和优化发展,让学生更有效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2.2 积极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增强家校活动效能
在留守儿童的家校育人过程中,要想体现出合力作用,教师需要在教育活动方面不断优化,体现出特色性和趣味性。例如,在体育项目的推进环节,可以打造特色体育活动,开展特色的项目,让家长也积极参与,从而体现出家校互动的协同作用。例如可以举办亲子运动会,设置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比赛项目,如跳绳比赛、接力赛跑等,都可以融入其中,让家长和留守儿童在共同活动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在优化亲子关系的基础之上,使家长也可以更深刻了解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及学校体育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可以开展家庭体育周活动,积极鼓励和引导每一个家庭在一周内完成相对应的体育锻炼任务,并且利用录像、拍照等相关形式在学校进行展示和互动分享,以此使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发挥协同育人效能。
2.3 科学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家校教育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学校方面也要在家校教育协调沟通平台构建方面有效加强,科学利用互联网平台及其人工智能软件等,在资源共享和互动反馈方面不断增强。教师要在平台上及时发布相应的教材解读,在体育锻炼视频或者指导材料等相关方面进行融会贯通和有效整合,让家长和学生可以随时查阅学习。家长也可以通过平台进一步反馈孩子在家庭中的体育锻炼情况,并与教师及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合作和互动反馈。并进一步利用在线直播等形式,邀请体育专家或优秀教师开展体育知识的讲座和训练指导,从而提升家长和学生的体育素养。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和有效整合的前提下,使得家校协同育人效能得到充分体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方面,需要在家校协同育人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体现出教育教学的根本价值。要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等方面有效优化,在协同共育方面使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其良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红升 , 赵雅欣 , 詹露露 .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困境与出路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11):1-6.
[2] 廖锦千, 刘衍玲, 陈帅, 等. 家庭与学校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链式中介作用 [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45(12):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