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美合日努尔·艾则孜
和田市伊里其乡中心幼儿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和田地区 848000
引言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为科创素养的萌芽提供了沃土。STEAM 教育理念为幼儿科创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强调在真实情景中探索、在跨学科整合中创新的理念,恰好契合幼儿自主探索、主动建构的学习特点。教师可将 STEAM 教育理念转化为鲜活的教育实践,让科创教育真正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使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
1、基于STEAM 教育理念开展幼儿园科学活动的价值
1.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
幼儿对未知事物和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心,也渴望去探索未知。STEAM 教育理念是一种独特的多学科融合理念。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入 STEAM 教育理念,能打破传统单一学科知识的枯燥传授,将科学与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大大增添了科学活动的趣味性,能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奥秘,激发他们内心深处对科学的强烈探索欲望,进而主动投入科学活动中,这也能够为他们未来的科学学习活动奠定兴趣基础。
1.2 发展幼儿创新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
在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这需要幼儿积极动脑,运用多学科知识去分析。同时STEAM 教育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泥于常规,使幼儿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创新能力得以激发,他们会大胆尝试新的思路与方法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能够促使幼儿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能反向促使他们不断创新,这是一种良性循环,能够助力幼儿逐渐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优秀个体。
2、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实践策略
2.1 基于幼儿认知特点的STEAM 活动设计原则
STEAM 活动设计需紧密围绕3-6 岁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其思维特征的实践框架。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具有具体形象思维主导、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动作思维优先等特点,这要求活动设计遵循三大核心原则:第一,生活化情境导入原则。选择与幼儿日常经验密切关联的主题,如“厨房里的科学”项目,通过观察食用油与水混合现象,引导幼儿发现物质溶解特性。活动材料应选用积木、纸杯、吸管等常见物品,降低认知负荷。例如在“声音传递”探究中,利用塑料杯与棉线制作简易传声筒,将抽象声波原理转化为可操作体验,帮助幼儿建立直观认知。第二,游戏化任务驱动原则。采用角色扮演、闯关挑战等趣味形式激发参与动机。如在“小小建筑师”活动中,设置“拯救被困小动物”情境,要求幼儿团队合作搭建不同结构的救援通道。任务设计需包含明确问题(如何让通道更稳固)、渐进挑战(从平面到立体结构)和即时反馈(测试承重能力),通过试误过程自然渗透工程思维。第三,多感官协同原则。设计包含触觉操作、视觉观察、语言表达等多通道参与环节,如“影子剧场”项目要求幼儿用手电筒制造影子、用身体模仿动物形态、用语言描述光影变化规律。这种多模态体验符合幼儿学习特点,能有效促进经验内化。同时需控制单次活动时长,采用“15 分钟探究 +5 分钟分享”的节奏匹配幼儿注意力集中周期。在跨学科整合方面,强调自然渗透而非机械叠加。以“制作风向标”活动为例,科学认知(风力作用)与工程实践(结构稳定性)通过反复测试环节有机融合,艺术表达体现在装饰设计环节,数学测量贯穿角度标注过程。这种整合方式既保持学科特质,又形成认知合力。
2.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助性的学习模式,强调幼儿在小组或团队中通过结构化分工协作完成共同任务。该模式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整合家园社资源,协同促进幼儿发展”的理念高度契合,为其在STEAM 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 STEAM 教育实践中,合作学习是推动科学探究的核心路径。科学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幼儿通过群体智慧碰撞与聚合突破思维局限,而团队协作能有效激发多元观点的交互与创新。例如,在“小小科学家”项目中,教师可基于幼儿认知水平与能力差异进行异质分组,每个小组内的幼儿承担不同实验任务(如方案设计、数据记录、成果展示),并通过组间分享与研讨深化探究成果。这种模式不仅能系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有效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实施合作学习策略需遵循以下原则:其一,采用动态异质分组法,确保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其二,明确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保障每位幼儿深度参与;其三,通过示范与引导,帮助幼儿培养倾听、协商与尊重他人观点的合作素养;其四,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及时反馈指导、持续优化合作效能。
2.3 数字化创新实验平台,增强认知水平
数字化创新实验平台的搭建融合 STEAM 教育中的技术要素,可以为幼儿提供运用现代科技工具的实践机会。平台设计应基于幼儿认知特点,融入趣味性的科技创新元素。幼儿在操作数字化工具的过程中得以逐步理解技术原理,发展其工具应用能力。实验平台的互动性特征可以激发幼儿探究科技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幼儿在数字化环境中不断尝试探索与创造,形成对科技创新的理解,进而构建科创素养。
结语
总之,随着教育工作者对 STEAM 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拓展,教师应当结合本班级的教学实际,不断优化科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助力幼儿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绽放独特光彩,推动幼儿园科学教育向更科学、更全面、更具活力的方向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 严含. 基于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与实践 [J].读写算 ,2025,(23):130-132.
[2] 顾敏 .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实践探索 [J].新智慧 ,2024,(09):22-24.
[3] 李婧 . 基于 STEAM 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科学领域活动实践 [J].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4,(0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