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家校协同模式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王馥娜
平顶山市宝丰县中兴路小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当前小学阶段心理出现不同的健康问题,教师需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教师从新理念和新措施出发,基于生态教育系统构建,分析家校合作措施,充分了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困境,提供给学生正确的成长建议,从而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一、家校协同模式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实的必要性
家校协同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在当前教育多元化深化的背景下,家校系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家庭成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肯定和鼓励等措施,培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1]。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社交的重要场合,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进而产生排斥感,从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直接接触的微观系统,为了实现发展的优化,家校协同背景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发展的不断优化,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家校协同模式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措施
(一)完善家校沟通平台,形成教育合力
构建完善的家校沟通平台,实现教育合力提升,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化,立体化教育体系,为学生搭建一个高效的教育环境 [2]。学校借助 QQ,微信等软件,及时和家长沟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实现家校之间的系统联系。同时,学校还需创新家校互动形式,增加家校互动频率,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家校协同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线上沟通,线下沟通有效结合,特别是线下交流机制的确立,通过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内心健康情况,引导家长参与到班级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采用多样化沟通手段,拉近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距离,引导家长构建科学的家庭教育体系,对于孩子未来成长和学习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优化家校协同内容,创新合作路径
优化家校合作内容,需要教师积极落实新的合作理念和方法,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创新家校合作路径,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家庭和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两大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协同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协同内容,教师和家长要形成共识,围绕学生心理健康实际情况,规划和研究相关内容,从而深化教学重点,推动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教育有效结合,教师为了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通过参与亲子互动游戏等方式,拉近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家校协同需要因地制宜,对于不同心理特点的学生,落实差异化教育,调整教育策略,建立个性化,多层次重点帮扶体系,从而激励学生的不断成长和进步。优化家校协同内容,创建多样化合作路径,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素养,对于家校协作体系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等情况,制约了教育质量提高,学校需要将教师专业发展摆在突出的位置上,分析教学实践经验,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传播。专业培训活动中,要积极夯实教师理论基础,结合实践联系,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分析教育经验,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家校协作体系的构建,要重视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构建,才能让科学教学措施落到实处,进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生后续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结束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要认识到,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通力合作。家校协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效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确立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许吉春 . 关于家校协同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J].课程教育研究 , 2014(15):2.
[2] 唐树军 . 家校合作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C]//2023 年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深圳分论坛论文集.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