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以系红领巾为例,基于大班幼儿主动学习下的幼小衔接

作者

曹芳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南幼儿园 215600

概要:《指南》指出:大班幼儿探索欲强,对任何事情都体现出独特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小学生活有着好奇和向往。本文阐述教师在大班游戏中通过观察、倾听了解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获取新经验,旨在激发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准备。

关键词:红领巾;探究;主动学习;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而且能与他人合作、分享、交流进行探究。同时大班幼儿要给予别人力所能及帮助;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与小学生生活与学习相关的一些探究活动。于是,“系红领巾”探究活动由此产生,发展幼儿科学探究、社会发展能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

一、兴趣激发,引导幼儿进入社会和科学领域学习

一天辰辰、语初两人问老师:“我妈妈说我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我们什么时候上小学呀?小学好不好玩啊?”过两天,又有孩子来问。是呀!孩子很感兴趣,就让孩子认识小学吧。教师播放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视频,大家看的出神入化,尤其被学生系的红领巾吸引住了,纷纷表示看到过身边的小学生胸前都有红领巾,这时,来自孩子们的问题接踵而来:每一块红领巾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要系它?又是怎么系的呢?于是,孩子们在同伴交流中寻找到了粗浅的答案,教师以环境支持(为班级创设了一处“小学生体验角”)的方式支持幼儿自主揭秘相关答案,并展开了相关系红领巾的探究活动。

二、学系红领巾——两次探究过程

1.第一次探究:试图学系红领巾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经验,他们具备看图、识图能力。辰辰、语初看着黑板上的系红领巾步骤图,开始系了起来。辰辰看着图上的字,边说边做:“左尖压右尖。”这第二步好了,辰辰走近一步盯着图说:“然后呢?压完了之后,哦,还要右尖绕一圈?” 他的手拽着刚绕的那端,直接从脖子处往下拉。这时,身旁的语初说:“成了?这样是不是就成了?”此时,两人向教师投来了询问的目光,教师用手将辰辰的系好的红领巾轻轻一拉,结散开了。语初立马说:“不对,不对,这么容易散肯定不对。”

他们再次从第一步开始,边看图边系,到第四步时,辰辰说道:“图上说是要圈里抽出尖,这个圈在哪呢?”他将红领巾上看看,下看看,翻个身看看,没有找到,又重新开始系。这一次,他在第三步右尖绕满了一圈后,低头看着中间已经形成圈的位置,就将右边红领巾的一头直接从底下往上穿过圈:“我这下应该成了,马上成了。”辰辰将穿过圈的那头往下拉:“你看我真的成了”,他对比了一下黑板上的图,脸上露出了笑容。语初说:“我的成没成?” “呀!你这是打的啥呀?”辰辰说着,把语初的红领巾散开。又边看图说着步骤,边手里不停系着,当系到第二步时,他又重新散开红领巾。这时,辰辰又站在语初的身后,这一次在第二步他没有左尖压右尖,而是将右尖压左尖上,直接系到最后一步,辰辰说:“圈里抽出尖就好了。”把一头从上往下比了比,连比2次后摇了摇头,语初说:“是不是要从下穿?”辰辰这才直接从下往上从圈里抽出尖:“哦,这样就有个洞了,好了,你的也好了。”

2.第二次探究:红领巾拉开没有结

智辰、语初穿上校服,看着图示,进行佩戴红领巾的游戏。不一会儿,两人满头大汗。辰辰:“天气太热了,我们还是把校服脱了吧!”语初:“好的,我也很热,那我们先把红领巾解开吧!”辰辰双手抓着靠近脖子处的红领巾两边,向两侧拉开。这时,他看向右侧红领巾:“这里有个结。”身旁的语初也用双手将红领巾慢慢拉开,拉开后,她看向自己的红领巾,左手将左尖拉起,嘴角微微上扬:“我的红领巾拉开没有结。”这时,智辰叫来了棋棋加入他们的小学生游戏,他让棋棋先把红领巾系好。于是,他手指图示,指导着棋棋按照图示一步一步来。智辰自己不用看图就已经能快速系好红领巾了,系好后。智辰说:“我们来拉开红领巾看看有没有结?” 棋棋、智辰都说到有结。两人低头开始解结,结已经解开了。“我还要再来试试,刚刚语初到底是怎么做到?拉开没有结的?”智辰说着,还连续试了4遍(第1遍没结,第2遍有结——左尖、右尖都用到了,第3、4遍没有结——左尖右尖用1个)。智辰:成功了,我终于知道语初是怎么做到拉开没有结的了。

三、幼儿的经验与学习

孩子们看着系红领巾的步骤图主动尝试系红领巾。辰辰进行了3次不同的尝试,每一次都有对比、调整、验证、再调整、再对比,了解了左尖、右尖、圈里、抽尖的意思,还进一步进行练习和巩固。学会系红领巾的辰辰还手把手地教给同伴语初。智辰观察到拉开红领巾后不同的结果,以及找到解结的方法,并尝试了拉开没有结的这一系法,进而与图示上的方法进行对比,总结出了拉开有结和拉开没有结的不同系法。孩子们养成爱思考、主动、专注、坚持、互帮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四、教师的思考与支持

有了系红领巾步骤图的这一环境支持,教师没有过多指导,幼儿能够自主学习,这其中又有意外的新知收获:原来,系红领巾的方法不是只有图示上的一种。孩子们找到了2种:第1种是除了左尖压右尖还可以是右尖压左尖;第二种是除了换右尖绕一圈也可以自始至终一个尖绕。这是孩子们的收获,也是老师的收获。孩子们看着图示练习,有的幼儿能看全懂,有的幼儿却不能,不能全看懂的幼儿会在反复练习中,也寻获了系红领巾的新途径,反而学会了更方便的方法(拉开没有结)。同时幼儿在反复试错中的收获,如:绕一圈?一圈是哪里到哪里;抽出尖是哪个圈?怎么抽?等等。

总之,幼小衔接是孩子人生成长的一次重要的经历,也是学前到小学一次重要的接力。结合《指南》可以看出在本次游戏中,孩子们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游戏体验中探究学习系红领巾,也学会了相互帮助,体验和感受群体活动的快乐,了解了小学生为什么要佩戴红领巾,掌握正确系红领巾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孩子的科学探究、社会适应,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7月教育部颁布.

[2]王瑾, 实幼:小学初体验——佩戴红领巾[N].天宁与服务公共平台, 2020-07-13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