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家园校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作者

范希晗

苏州工业园区至和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小衔接是重要阶段,需要幼儿园、家庭和小学三方主体的协同推进,才能实施科学的幼小衔接。现阶段,在家园校协同推进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幼儿并未提前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状态;幼儿家长对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缺乏科学认知,家园合作效率较差;幼儿园并未立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创新幼小衔接策略,导致幼儿并未从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科学过渡到小学等。基于这些问题,需要切实做到家园校联合,共建幼小衔接机制,共同实施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

一、家园校合作,共同建立幼小衔接机制

家园校协同育人过程中,幼儿园可以作为中心,带动和建立家园校联合协同机制,成立专门负责幼小衔接工作的教师组织,引领幼儿教师在不断参与培训、不断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为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好铺垫。同时,还可以开展幼小联合教学探究,共同保障幼小稳步衔接,并建立评估机制,调整衔接方案,科学规划幼小衔接工作。

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园校要展开有效联动,如建立日常沟通工作机制,充分保障幼小衔接工作。家庭方面,幼儿教师要采用多元化方式与幼儿家长进行联系,向他们普及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更好地了解幼儿,教给幼儿家长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教育手段,为幼小衔接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助力;幼儿园方面,可以建立适合儿童发展的幼小衔接课程,包括幼儿园进入小学后的入学准备课程、入学适应课程等,这样可以有效减缓幼儿在进入小学之后的畏难心理;小学方面,可以提供可供幼儿参观和学习的教室,幼儿园带领幼儿到小学参观校园、听课,提前感受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为幼儿之后更好地适应小学做好铺垫。

二、家园校合作,共同探讨幼小衔接的教育方法

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积极互动,积极打造多维立体的沟通机制,助力三方幼小衔接理念和行动的转变与提升,切实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沟通与合作是确保幼小衔接阶段教育连贯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举措,家庭、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应该展开紧密沟通与合作,共同意识到只有通过努力与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幼儿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学习环境,为幼儿之后更好地步入小学做好铺垫。

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要建立定期的沟通交流机制,主要包括主题班会、家长会、家园联系本、在线交流平台等多种形式,还可以通过定期家访、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实现三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可以有效确保家园校之间的沟通效率,确保相互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与共享。另外,家园校三方还应该就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体差异性展开深入沟通,对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进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每一位幼儿都可以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家园校合作,积极整合教育资源

幼小衔接阶段,家庭、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对他们所拥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通过共享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来最大限度提升幼小衔接教育的有效性,为幼儿打造一个更加优质、全面的教育环境。

具体实施过程中,家庭方面要积极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和个性化教育资源,如多关注幼儿、多鼓励幼儿,善于发现幼儿的需求,积极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等;幼儿园方面,是幼儿参与早期教育的重要场所,相对来说更加专业,幼儿教师要善于依据幼儿的特点建立系统的教育课程,通过新颖有效的教育方式提升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为幼儿之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小学方面,要积极与幼儿园、幼儿家庭做好配合,引导家长了解幼儿衔接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明确小学引导幼儿园与家长在科学衔接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明确家长、幼儿园以及小学共同落实幼小衔接的职责。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的目的是让学前教育与小学义务教育之间的过渡更加平滑,让幼儿可以快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在幼小衔接教育视角下,家园校共育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虽然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和紧密合作,就可以有效打破教育壁垒,切实推进幼小衔接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幼儿之后的健康成长做好铺垫,切实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璐 . 幼小衔接导向下的家园共育模式构建策略 [J]. 家庭生活指南 ,2025,41(05):179-180.

[2] 郁晓丽 . 幼小衔接中“家园校”协同育人的路径探析 [J]. 宁夏教育 ,2025,(0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