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方法研究
秦安兵
长治市上党区韩店小学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核心在于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关键期。体育教育不仅承担增强体质的功能,更蕴含培养意志品质、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德育价值。当前部分教学重技能轻德育,忽视体育活动中合作、坚持、尊重等品质的引导。因此,需将“立德树人”细化为具体育人目标,融入体育教学各环节,提升德育实效。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的重要性
(一)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体育活动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长跑中的疲劳、体操中的高难度动作等。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力,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例如,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学生需要克服身体的疲劳和心理的恐惧,坚持跑完规定的距离,这一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二)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许多体育项目都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如足球、篮球等。在团队比赛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的胜利贡献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他们明白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
(三)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体育活动有明确的规则和规范,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尊重对手和裁判。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尊重他人的品质,促进他们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当前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体育德育功能认识不足
部分体育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育技能训练,忽视了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他们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德育是其他学科教师的责任,这种观念导致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缺失。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法,教学过程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德育的渗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德育表现的评价。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创设模拟比赛、野外探险等情境,将德育目标分解为规则遵守、尊重他人、公平竞争与团队协作四个维度。在足球模拟赛中,通过明确裁判权威和犯规后果,强化规则意识;通过设定换位体验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对手感受,培养尊重品质;通过统一计分机制,倡导公平精神;通过设定共同目标,促进队员间的协作与支持,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逐步内化德育要求。
(二)榜样示范法
教师可选取奥运冠军顽强拼搏、科学训练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坚持与自律的价值;通过体育明星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的表现,传递公平竞争与体育精神的内涵;借助榜样在逆境中奋起的经历,激
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规范自身言行,如守时守信、公正裁判、关爱学生,以日常行为示范责任与尊重,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可感可学的道德标杆。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体育活动,如小组接力跑、小组跳绳等。在合作中,学生需明确分工,理解角色责任,培养责任意识;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任务分歧,提升交流能力;在失败时相互鼓励,成功时共同庆祝,增强情感联结;面对能力较弱的同伴主动帮助,学会关心与包容。小组合作不仅锻炼团队协作,更在具体互动中落实尊重、支持与集体荣誉感等德育要素,使体育活动成为品德实践的平台。
(四)挫折教育法
教师可设置技能挑战、体能极限和团队压力等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分类应对。技能受阻时,分析动作要领,反复练习;体能不足时,鼓励坚持,逐步突破;团队失误时,学会包容与鼓励。通过分层引导,帮助学生在具体挫折中学会归因、调节情绪、坚持努力,逐步提升心理韧性与应对能力。
四、实施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系统开展体育教师培训,分模块提升德育素养:一是强化德育理论学习,帮助教师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二是解析体育与德育融合路径,掌握在技能教学中渗透责任、合作、尊重等价值观的方法;三是研习典型教学案例,提升情境设计与引导能力;四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身作则践行育人使命,全面提升教师德育意识与实践水平。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涵盖技能水平、合作态度、责任担当与意志品质:技能水平通过动作完成度评估;合作态度观察团队配合与沟通;责任担当看任务分工与履行情况;意志品质考察面对困难的坚持与情绪管理,结合教师观察、学生自评与同伴互评,实现双维度综合反馈。
(三)营造良好的体育德育氛围
学校可通过举办体育文化节、竞技比赛等活动,强化集体荣誉感与规则意识;在活动中融入公平竞争、尊重对手等德育主题,引导学生践行体育精神。校园环境建设可增设体育名人励志语录、学生拼搏瞬间摄影展等,分主题呈现坚持、合作、责任等价值观,使德育元素可视化、情境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内化品格修养。
结论
基于“立德树人”的小学体育德育教学,需从多维度落实:其一,将德育目标细化为责任、合作、尊重等具体品格,在教学中逐项渗透;其二,通过情境创设、团队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规则意识与集体精神;其三,教师以身作则,以言行传递体育精神;其四,结合评价引导,关注学生意志品质与行为表现。唯有系统推进,方能实现体育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小 . 立德树人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J]. 吉林教育 ,2025,(16):83-85.
[2] 孙康尧 .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10):28-30.
[3] 陈双锋 . 立德树人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J]. 家长 ,2025,(1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