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意义
徐小燕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生活、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所以才会有“好习惯决定人生”之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小班幼儿心理和智力水平发育还不完全,行为习惯尚未养成,所以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管理约束,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习惯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小班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在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雏形期,比较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各种行为习惯,可塑性极大。因此,在这阶段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其次,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再次,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接着,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最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卫生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从小养成的个人卫生(衣物、身体等)和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幼儿的饮食睡眠习惯等同样对儿童的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家长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儿童的生活,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进餐,定时睡眠,动静交替,使儿童体内各器官有节奏地活动,就能使儿童在进餐时食欲旺盛,游戏时精力充沛,学习时注意力集中,睡眠时睡意来临。这样孩子吃好、睡好、玩好、学习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有利于健康成长。同时,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使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作什么事情。这样幼儿就能积极自觉地去做应当做的事。对于幼儿来说,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中,卫生习惯组员包括幼儿要讲卫生,保持身体干净;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周围的干净;学会使用手帕等等内容。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日常的幼儿生活当中,教育幼儿要勤洗手、勤洗头、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教育幼儿注意公共卫生,不可以随乱吐痰、不能随地大小便等。
二、品德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自立自信及人际关系的形成,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和教师辅以赞同和鼓励,无形中就培养了幼儿的自信,自信的孩子也会为自己的能力而骄傲,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也定当自立自强。,教会幼儿懂得关心、爱护他人,不打人、不说脏话,与人分享食物和玩具,同情并帮助他人等,这些都为幼儿以后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品德习惯注意主要包括要讲文明、讲礼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守纪律、诚实勇敢等内容。良好的品德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培养幼儿的品德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幼儿来说,在生活中要和周围的小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主动打招呼、问好等,尊重自己的父母和老师等。
三、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包括要求幼儿早睡早起、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等内容,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等培养幼儿养成有规律的生活,同时对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成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能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进行着不知不觉地反复的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恶习。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入小学提供必备条件,更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使小班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小葵.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小学时代:教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