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作业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

魏春燕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实验中学 017000

引言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推动教育回归育人本质。初中历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历史思维的重要载体,其作业设计需突破传统机械训练模式,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多元化实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五大维度,作业设计需紧扣这些维度,通过创新性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当前初中历史作业仍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固化、忽视能力培养等问题,亟需在“双减”背景下探索优化路径。

1“双减”政策对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挑战与机遇

1.1 挑战:作业功能从“知识巩固”转向“素养培育”

传统历史作业以填空、选择、简答为主,侧重知识记忆,忽视能力培养。在“双减”背景下,作业需在有限时间内实现“减量提质”,这要求教师重新设计作业目标,将核心素养渗透于任务情境中。例如,在教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若仅布置背诵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题,学生仅能机械记忆;而若设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共成立的必然性”等开放性任务,则能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1.2 机遇:作业形式从“单一书面”转向“多元实践”

“双减”政策鼓励减少重复性作业,增加实践性、探究性任务。历史学科具有跨学科特性,可与地理、语文、艺术等学科融合,设计项目式作业。例如,在《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单元中,可布置“调研家乡古建筑中的历史元素”任务,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查阅、模型制作等环节,将历史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家国情怀。这种作业形式不仅符合“双减”要求,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策略

2.1 分层作业:满足差异化需求

分层作业需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与兴趣特点设计基础、拓展、挑战三类任务。例如,在《五四运动》单元中:基础层:梳理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结果等关键信息,强化时空观念;拓展层:分析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角色,结合当代青年责任撰写短评,培养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挑战层:对比五四运动与当代青年运动,探讨历史传承与创新,渗透唯物史观。分层作业需避免“标签化”,通过动态调整任务难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某校历史教师将《辛亥革命》作业设计为“基础题(填空) + 进阶题(分析革命失败原因) + 创新题(设计革命纪念馆展陈方案)”,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选择任务组合,作业完成率提升至 95% ,优秀率提高 30% 。

2.2 实践作业:强化体验式学习

实践作业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实地调研等形式,将历史场景还原于现实。例如:角色扮演:在《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单元中,学生分组扮演遣唐使、商人、学者等角色,通过情景剧展示文化交流的路径与影响,深化对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的理解;模拟辩论:以“洋务运动是成功还是失败”为辩题,学生分组搜集史料、构建论据,在辩论中运用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实地调研:结合《抗日战争》单元,组织学生参观本地抗战纪念馆,采访老兵或家属,撰写调研报告,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具体行动。实践作业需注重过程性评价,通过照片、视频、反思日志等记录学生参与情况,避免“重结果轻过程”。最后的调查显示, 92% 的学生表示通过任务更理解“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家国情怀素养显著提升。

3 作业评价体系: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增值”

传统作业评价以分数或等级为主,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程。“双减”背景下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核心素养的动态生成。例如: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小组互评、反思日志等方式,记录学生在作业完成中的思维变化。例如,在《冷战》单元中,学生需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美苏对抗事件,教师通过课堂讨论评价其逻辑分析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开放性任务,如历史小论文、调研报告、情景剧等,根据学生表现制定评分细则。

4 实践案例: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例

4.1 作业设计背景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初中历史核心专题,涵盖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传统作业以背诵时间、人物、口号为主,学生难以理解近代化探索的曲折性与必然性。在“双减”背景下,某校历史教师设计项目式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合作探究,培养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

4.2 作业内容与实施

任务一:绘制近代化探索时间轴学生需标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的时间节点,结合教材插图与课外史料,分析各运动的背景与目标。例如,通过对比《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内容,理解民族危机加深对改革需求的影响。任务二:分组探究近代化探索的成败学生分组选择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通过查阅文献、观看纪录片、访谈历史学者等方式,分析运动的成败原因。例如,探究戊戌变法失败时,学生需引用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结合慈禧太后的权力结构,论证“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不可行”的结论。任务三:撰写近代化探索启示录学生需结合当代中国发展,撰写《从近代化探索看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短文,提出对“创新”“改革”“开放”等关键词的理解。例如,某学生写道:“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局限告诉我们,改革需突破体制束缚;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启示我们,制度创新是现代化的关键。”

结语

“双减”政策为初中历史作业设计提供了转型契机。通过分层作业满足差异化需求,实践作业强化体验式学习,跨学科作业促进综合性发展,以及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过程增值,历史作业可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最后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探索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协同机制,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作业互动性与趣味性,为“双减”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范式。

参考文献

[1] 谭云喜 .《“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思路》.岳阳市弘毅新华中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