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术在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罗欢
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百工堰校区
一、重构教学目标体系,明确 AI 技术应用方向
AI 技术融入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需以教学目标重构为前提,构建 “技能习得 — 创意激发 — 素养培育” 的三维目标体系,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教学核心需求。技能目标层面,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 AI 绘画工具操作,如利用图形识别软件进行线条勾勒、色彩填充,理解数字绘画的基本方法;创意目标聚焦想象力与表现力的培养,通过 AI 的风格迁移、元素组合功能,鼓励学生尝试不同艺术风格的融合,如将水墨画风格与现代卡通元素结合;素养目标强调艺术审美与技术应用的结合,如通过 AI 生成的作品分析构图与色彩规律,培养初步的艺术鉴赏能力。目标重构需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低年级侧重 “体验与模仿”,高年级强化 “创新与表达”,避免技术操作要求过高导致创作兴趣受挫,同时建立目标与 AI 功能的对应关系,如 “培养色彩搭配能力”可对应 AI 的色彩调和工具,使 AI 技术应用从 “随机尝试” 转变为 “目标导向” 的教学行为,为创意绘画教学提供清晰方向。
二、创新教学内容设计,拓展创意表达维度
AI 技术支持下的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内容,需突破传统绘画材料的限制,构建 “基础训练 — 创意生成 — 主题创作” 的递进式内容体系,丰富创意表达的形式与内涵。基础训练环节,借助 AI 工具进行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专项练习,如通过 AI 的动态指引功能纠正线条的流畅度,利用色彩匹配算法学习邻近色、对比色的搭配;创意生成环节,利用 AI 的图像生成与变形功能激发灵感,如输入简单图形让AI 生成多种创意变形方案,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主题创作环节,结合生活场景、传统文化、科学幻想等主题,如 “未来城市”“传统节日”,借助 AI 的素材库与合成功能完成完整作品,实现从元素积累到综合表达的提升。内容设计需把握 “技术辅助创意” 的原则,避免AI 替代学生的原创思考,如 AI 生成的素材仅作为创作参考,最终作品需体现学生的个性化修改;同时融入跨学科元素,如结合科学课的 “自然现象” 主题创作,使创意绘画内容从 “单一技法训练” 转变为 “综合素养培育” 的载体,拓展学生的创意视野。
三、优化教学实施模式,构建协同创作场景
AI 技术支持的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模式,需构建 “情境导入 —自主探究 — 协作创作 — 展示反思” 的互动流程,充分发挥技术的赋能作用。情境导入环节,利用 AI 生成动态的艺术情境,如模拟梵高《星月夜》的星空流动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自主探究环节,提供AI 绘画工具包,学生尝试运用不同功能进行创作,教师仅在技术操作或创意构思受阻时提供指导,如提示 “如何用 AI 工具表现光影效果”;协作创作环节,通过在线共享画板实现小组合作,如分工使用 AI 的不同功能完成一幅主题作品,一人负责线条勾勒,一人负责色彩填充,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展示反思环节,利用 AI 的作品分析功能生成构图、色彩等维度的评价报告,引导学生总结创作中的优点与改进方向。教学模式优化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AI 承担 “工具支持”“灵感启发”的角色,教师则专注于创意引导与审美培养,使学生在技术辅助下体验创作的乐趣,从 “被动模仿” 转变为 “主动创新”。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创意发展过程
AI 技术融入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需构建 “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并重” 的多元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意发展水平。评价内容聚焦创意表现的关键维度,包括创作思路的独特性(如是否有新颖的主题构思)、技术应用的适切性(如AI 工具的使用是否服务于创意表达)、作品呈现的完整性(如构图与色彩的协调性)及参与过程的积极性(如在协作创作中的贡献);评价方式采用 “AI 辅助分析 + 师生共同评议”,AI 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对作品的线条、色彩等进行客观数据反馈,师生则侧重创意理念与情感表达的评价;评价工具可采用 “创意评价量规”,从 “创意构思”“技术应用”“艺术表现” 三个维度设定不同水平标准,每个标准配有具体的描述性语言。评价的核心功能在于促进发展,通过分析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如多数学生在 “主题创意” 方面表现不足时,增加创意启发的专项训练;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如对比自己不同阶段的作品,发现创意表达的进步,使评价从 “作品打分” 转变为 “成长引导” 的有效工具。
五、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强化技术融合实效
教师的 AI 技术应用能力是其在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核心保障,需从技术操作、教学设计、创意引导三个维度提升素养。技术操作层面,教师需熟练掌握主流 AI 绘画工具的功能,如风格迁移软件、数字画板的使用方法,了解其在创意绘画教学中的适用场景;教学设计能力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设计 “技术赋能创意” 的教学方案,如在 “动物创意画” 教学中,规划 “AI 素材收集 — 手动修改 — 创意整合” 的教学流程,使技术与创作逻辑有机结合;创意引导能力强调教师在学生使用 AI 工具时,通过启发性提问激发原创思考,如 “你想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什么想法?如何用 AI 工具更好地体现这种想法?”,避免学生过度依赖 AI 生成内容。学校应通过专题培训、教研活动、跨校交流等方式为教师提供支持,鼓励教师参与 AI 艺术教学课题研究,分享实践经验与反思,使教师从 “技术使用者” 成长为 “创意引导者”,为 AI 技术在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提供核心支撑。
六、结语
AI 技术在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中的应用,本质是通过技术赋能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的创意表达提供更丰富的工具与路径。通过重构教学目标、创新内容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及提升教师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其艺术表现与创新能力。未来的实践中,需警惕技术应用的 “工具理性” 倾向,始终坚持 “创意为体、技术为用” 的原则,平衡 AI 辅助与学生原创的关系,使 AI 技术真正成为提升小学美术创意绘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大根 . 小学美术教学论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李力加.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J]. 中国美术教育,2022(03):4-8.
[4] 黄鸣奋.AI 艺术研究:历史、理论与实践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5] 林崇德 . 小学生创造力发展与培养 [J]. 教育研究 ,2023(0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