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生活实例融入初中物理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陈意平

浏阳市关口中学

生活实例作为连接物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重要纽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初中生正处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借助生活实例可搭建认知桥梁,激发学习主动性,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物理教学提质增效,助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一、生活情境具象化创设

生活情境具象化创设以挑选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途径,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变换为可认知的具体情境,支持学生依靠已有经验建立起物理认知。这种策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契合,可减少概念理解上的难度,唤起学习热忱,养成学生从生活点滴中发现物理问题的意识,奠定科学探究素养及物理观念。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教学中,传统教学直接讲解电荷概念和性质,学生易感到抽象。采用生活情境具象化策略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切入。课堂伊始展示三组生活实例:秋冬干燥时脱毛衣产生的“噼啪”声和火花、梳过头发的塑料梳子能吸引碎纸屑、超市购物车推手处的静电贴会吸附在金属架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背后隐藏着什么物理原理?”接着让学生亲手操作模拟实验:用塑料尺摩擦头发后靠近碎纸屑,观察吸引现象;用不同材料(橡胶棒、玻璃棒)摩擦后靠近,比较吸引效果差异。通过生活实例与模拟实验的结合,将抽象的“电荷”“摩擦起电”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联,使学生直观感知电荷的存在和性质,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实现从生活现象到物理概念的认知过渡。

二、生活问题驱动探究

生活问题驱动探究策略以真实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为核心,全面梳理课程改革的困难与问题,明确修订重点和任务,注重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回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衔接,提升课程科学性和系统性。进一步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减负提质。[1] 物理教学需超越知识传授,注重探究体验,生活问题为探究提供真实载体,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观察、分析、实验、归纳等科学方法,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电流和电路”教学中,围绕“家庭电路中灯泡不亮的原因探究”这一生活问题设计探究活动。先呈现生活情境:小明家客厅灯突然不亮,其他电器正常工作,请分析可能原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猜想:灯泡灯丝断了、开关接触不良、灯座接线松动等。将学生分组,提供模拟电路器材(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等)构建电路模型,模拟不同故障情况。第一组探究“灯丝断了”的现象:断开灯泡灯丝后接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光,用电流表示数判断电路是否通路;第二组模拟“开关接触不良”:将开关接线柱松动,观察电路通断变化;第三组探究“导线接触问题”:故意使导线接头松动,记录电路状态变化。通过模拟实验,学生归纳出电路通路、断路的特点,理解电流形成的条件。最后回归生活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家庭电路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电路知识,提升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生活经验冲突建构

生活经验冲突建构策略采用呈现与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有出入的物理现象,激发出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进而重塑知识体系。这种策略可撕开错误前概念包裹的束缚,推进对物理概念本质要义的把握,养成批判性思维跟科学推理本领,推进物理观念精细塑造,构建冲突情境需以学生常见的认知偏差为基础,利用生活实例与实验验证做对比,引领学生打造科学的物理认知框架。

例如,在《电流和电路》第三节“串联和并联”教学中,学生常根据用电器连接方式的疏密判断串并联,存在“导线交叉就是并联”的错误经验。设计生活经验冲突活动:先展示两组生活电路图片,一组是圣诞树上串联的小彩灯,另一组是家庭中并排安装的插座,让学生判断连接方式。多数学生因直观印象判断错误后,用实验验证。提供器材让学生搭建串联电路,两个灯泡依次连接和并联电路,两个灯泡各自接在电源两端,观察开关控制作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控制所有灯泡,取下一个灯泡另一个熄灭;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灯泡,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取下一个灯泡另一个仍发光。再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圣诞彩灯一个损坏全不亮,属于串联;家庭中各电器独立工作,属于并联。通过生活经验与实验现象的冲突对比,学生纠正错误认知,理解串并联电路的本质区别在于电流路径的不同,深化对电路连接方式的物理观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2]

综上所述,生活实例融入能高效唤起学习的兴趣,促进知识积淀与素养提升。这些策略贴切地扣住核心素养目标,为初中物理抽象概念教学开拓出可行通道,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有着重大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吉文州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分析 [J]. 求知导刊 ,2025,(18):71-73.

[2] 饶其顺 . 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 [J]. 名师在线 ( 中英文 ),2025,11(18):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