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自然教育中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作者

李静

绵竹市城东(第四)幼儿园

一、厘清角色定位,明确自然教育中教师的功能指向

自然教育语境下的幼儿教师角色具有多元性与协同性,各角色相互支撑,共同服务于幼儿与自然的深度互动。观察者角色要求教师敏锐捕捉幼儿在自然活动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点与困惑,通过系统观察理解幼儿的自然认知方式与情感需求,为后续支持提供依据;引导者角色强调教师以间接方式支持幼儿的自然探索,通过开放性问题、情境创设等引导幼儿自主发现自然规律,而非直接传授知识;保护者角色体现在保障幼儿自然活动的安全,包括预判环境风险、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引导幼儿树立保护自然的观念;协作者角色要求教师与幼儿、家长、其他教育者及社区资源方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自然教育合力,尤其是在利用社区自然空间时需协调各方资源;研究者角色则指教师在实践中反思自然教育的实施效果,总结经验并优化策略,实现教学相长。这些角色的有机统一,使教师从传统的 “知识传授者”转变为 “自然教育生态的构建者”,为自然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核心支撑。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自然教育实践的思想基础

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始于教育理念的深层转变,需树立与自然教育相契合的儿童观、教育观与自然观。在儿童观层面,教师应认识到幼儿是天生的自然探索者,拥有自主发现与学习的潜能,自然教育的价值在于保护这种本能而非干预;教育观方面,需摒弃 “结果导向” 的功利化思维,接受自然教育的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理解幼儿在自然中的 “无用之用”—— 如无目的的观察、重复的探索等对其发展的隐性价值;自然观的更新则要求教师自身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连接,认识到自然不仅是教育素材,更是与幼儿平等共生的生命系统,从而在教育中传递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理念更新不是孤立的认知转变,而是需通过持续的理论学习、自然体验与同行交流,将自然教育理念内化为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避免形式化的 “自然活动表演”,确保教育实践的理念一致性。

三、丰富知识储备,构建自然教育所需的知识体系

自然教育对幼儿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跨学科要求,需构建涵盖自然科学、教育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自然科学知识是基础,包括本地动植物种类与生长规律、自然现象的科学原理、常见自然材料的特性等,使教师能准确回应幼儿的自然疑问,避免科学错误;教育学知识需聚焦幼儿自然认知发展规律,掌握将自然教育目标融入各领域发展的方法,如在自然活动中渗透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学习机会;生态学知识则帮助教师理解自然系统的关联性,引导幼儿认识生物间的依存关系,培养生态意识;此外,还需了解自然教育的历史脉络、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案例,为创新教育形式提供借鉴。知识储备的丰富不应停留于书本学习,更需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等方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应用于具体情境的实践智慧,确保知识的实用性与动态更新。

四、强化能力培养,提升自然教育实践的操作水平

自然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能力要求超越传统教学技能,需重点培养环境创设、互动支持、风险应对与课程设计四类核心能力。环境创设能力体现在利用幼儿园内外空间构建富有探索性的自然环境,包括合理规划种植区、饲养角、自然材料区等,同时善于挖掘社区自然资源(如公园、农田)的教育价值;互动支持能力强调教师与幼儿在自然活动中的有效对话,包括提问技巧(如 “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倾听能力与回应策略,以激发幼儿的深度思考;风险应对能力要求教师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区分 “可接受风险” 与 “危险”,既不因过度保护限制幼儿探索,也能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如轻微划伤、昆虫接触等);课程设计能力则需教师将自然教育融入一日活动与主题课程,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自然探究活动,确保自然教育的系统性与连续性。这些能力的培养需通过实践演练、案例研讨与反馈修正逐步提升,形成 “实践— 反思 — 提升” 的能力发展循环。

五、培育情感素养,塑造自然教育所需的人格特质

自然教育中的幼儿教师需具备与自然教育精神相契合的情感素养,这种素养对幼儿的自然态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自然的热爱是核心情感基础,教师自身需乐于参与自然活动,在探索中展现好奇与热情,以自身情感感染幼儿;耐心与包容是对待幼儿自然探索的关键品质,教师需接受幼儿的 “慢节奏” 探索、反复尝试甚至 “失败”,理解这些过程对幼儿学习的意义;共情能力要求教师站在幼儿视角理解其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如对小昆虫的恐惧或对落叶的珍视,而非以成人标准评判;责任感则体现在对自然教育价值的坚守,即使面临实施困难(如天气限制、家长质疑),仍能积极推动自然教育的持续开展。情感素养的培育无法通过短期培训实现,需教师在长期自然体验与自我反思中逐步积淀,形成稳定的人格特质,使自然教育的影响从 “行为引导” 延伸至 “情感共鸣”。

六、结语

自然教育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素养提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角色认知为素养提升提供方向,而素养提升又反过来深化角色实践。在自然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主动突破传统教学范式的局限,通过理念更新、知识积累、能力锤炼与情感培育,构建适应自然教育需求的专业素养体系。未来的研究与实践应进一步关注不同园所条件下教师素养提升的差异化路径,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建设,使更多幼儿教师能够以专业姿态引领幼儿走进自然、理解自然、热爱自然,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东华.自然教育与儿童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 刘占兰 . 幼儿园自然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与专业成长 [J]. 学前教育研究,2020(09):3-11.

[3] 周兢 . 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与自然教育实践的契合性研究 [J]. 幼儿教育,2021(18):15-19.

[4] 张俊 . 自然教育视角下幼儿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J]. 教师教育研究,2022,34(03):78-83.

[5] 华爱华 . 幼儿园自然教育中教师的情感支持策略 [J]. 全球教育展望,2023,52(01):98-108.